,那些礦監毫無顧忌地在國橫行,斂財的手段幾近瘋狂,單在萬歷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內,就搜括了礦稅商稅二百萬兩,效率之高,令人驚奇,這還是繳入皇帝內庫的數目,那些太監和隨從吞沒的錢財,卻是無法計量了。
礦監成為當時最大的禍害,這次不僅僅是農民,許多士人、官宦、商人的利益也大受侵害,一些家中稍有資財的大戶,在礦監面前,紛紛敗下陣來,家破人亡者不計其數。
于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張居正的所有努力,部化為烏有,明王朝的命運,重又回到了加速墜落的軌道。
后來,萬歷三大征后,張居正給攢的錢也造完了,可北方崛起了一個后金,時時騷擾犯邊,內地,農民起義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朝廷陷入兩面作戰,北拒后金,內鎮義軍,國庫沒有錢,大臣們請萬歷動用私房錢湊軍餉,他卻說“不行,這打的是國仗,為啥讓我掏錢,我不掏,沒錢你們去加稅。”
大臣“可江山是皇上你的啊……”
他說“別忽悠我,江山我沒有看見,銀子實實在在是我的。”
好玩不?這個皇帝,就這格局。
沒辦法,自此后,朝廷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對田賦加派賦銀,主要分為遼餉、剿餉、練餉,統稱“三餉”。
“三餉”的加派,讓農民重又不堪重負,礦稅的斂財手段,更讓士人和富家寒心,并最終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學家稱,明朝的亡國,不在崇禎,而實亡于萬歷!
至此,明王朝的覆滅,只是時間問題了。
終于,他的孫子崇禎,和煤山上的歪脖子樹進行了最后的親密接觸,朱家皇上,永遠的告別了歷史舞臺……
(提問大明戶籍,主要分為哪幾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