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手汎秀不愿把敵后的煽動行動視作唯一的救命稻草,除了派遣忍者執行秘密任務之外,他仍在積極與關西各方取得聯系,試圖從政治角度化解毛利家向四國擴張的步伐。
不過這些舉動成效不大。
原本在山陰各國搞得轟轟烈烈的“尼子復興軍”,在吉川元春的主力部隊面前現出原形,短短三四個月便喪失了大半土地,連臨時用來當做大名居城的新山城也被攻破。
所幸的是,年輕當主尼子勝久與山中幸盛、立原久綱、神西元通這三名骨干棟梁都在城破前成功突圍,傳說是流竄到京都,企圖他日卷土重來。
根據粗略的調查,吉川元春的“山陰軍團”擁有一萬三千人戰斗力較強的士卒,而“尼子復興軍”則是六至七千名剛剛湊集起來的烏合之眾。
強弱如此懸殊,被打成落花流水,也是情理之中的。
繼承“陰陽一太守”之名的尼子晴久死了有六七年,其子暗弱不堪難當家業。六七年在戰國亂世已經是很長的時間了,足夠讓大部分人忘記往日的恩義與誓約。
換而言之,希望山中幸盛等人拖住毛利家的想法,是純屬奢望了。
另一方面,施展“離間計”的企圖也沒有得逞。
毛利輝元的智力肯定沒有他爺爺那么高,但好像也不算太低,面對著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毫不為之所動,反而是公開在家臣和領民面前發言說“南海之事盡皆賦予叔父,我是再放心不過了。”
然后平手汎秀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了一下,發現小早川隆景這個性情溫和,與人為善,不喜刀兵的性子,加之年近四十而無子,確實是并不值得懷疑。
相比之下顯然是長年征戰,果決剛毅,子嗣繁茂的吉川元春更有被忌憚的理由。
何況毛利輝元也滿了十八歲了,參與政務已有四五年時間,并不是織田信忠那樣令人輕視的幼弱之主。
總而言之,最終仍只能寄托于本多正信的策略湊效了。
平手汎秀向河田長親傳達的密令是
“請竭盡力,在一個月內,務必要擋住毛利家的明槍暗箭。若一個月以后,事態仍未出現轉機,我亦無暇親身前往的話,允許所有家臣適時撤回淡路。”
掐指一算,去年外派河田長親坐鎮中村城,至今差不多是一年功夫。
辛辛苦苦經營了一年時間,也不知道會有多少成果。以河田長親的能力來看,堅持一個月應該是能做到的吧!
暗中給予了這個指令,表面上平手家的軍隊是紋絲不動的。
十五個備隊,六千多人的常備軍勢部集結于岸和田城附近。此外,秋收完成之后,和泉、淡路、紀伊三地便有了八千名等候征召的農兵。
將士們都擺出隨時可以向東出發與武田作戰的姿態。
相應的,四國島上,平手家能指揮得動的部隊,加起來只有三千人左右,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不知可靠與否的外樣。
在“消息靈通人士”看來,這就等于是放棄四國了。
甚至于,足利義昭都在私底下意有所指地試探說“毛利家的小早川殿似乎已經前往伊予了,據說他對于四國事務的看法,與您有一些沖突之處……”
然后平手汎秀慨然回答說“豈止有些沖突,簡直是截然相反!鄙人認為河野家的守護名分有很大爭議,而毛利家卻執意要庇護之,我對此實在不敢茍同!然而現在甲斐武田未得幕府允許私自西進,來者不善,此時拱衛京都才是頭等大事。所以鄙人情愿在四國事務上做出讓步,以示‘和衷共濟,相忍為國’之意!”
他這一番表態,臺詞實在太過“偉光正高大”了些,神情動作也十分直白,完沒有體現出老戲骨的風范。
但細節問題并不重要,意思傳達到了就行。
外表淡定的平手汎秀其實內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