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點毒藥什么的。
同時也不能忘了傳統工具。
由于扶桑多山,大型器械難以四處運輸,到了戰場臨時組裝又太過于麻煩,幾百年來攻城器械的技術可謂不進反退,懂得其中技巧的人并不多。
幸好也不是什么高深到研究不出來的科技,云梯、井闌、沖車的運行機制還是挺好理解的,集中匠人和材料,慢工出細活,遲早能拿出一點東西的。
只有大型弩這個創意找不到人敢接活,連小型的都沒多少人了解,可能是對工藝精細度和材料強度要求過高,也可能是扶桑缺乏用弩的傳統。好在火器的研究已經有一定進展,各種口徑的鐵炮可以適用各種環境。
倒是有西國匠人,自稱從明國那里了解到投石機的制作方法,還弄出了樣品,可以將五斤左右的東西扔到二百多步遠。這個重量的石塊已經能對城墻造成相當嚴重的打擊,也可以發射焙烙玉,瞄準城內木制結構,引發火災。不過反復比對之后,感覺最好用的,還是直接拋入小動物的尸體。
約半個月之后,在藤林長門的配合之下,伊賀地區的工作順利完成,百地丹波做出退讓,撤出了兩座據點的人馬允許大軍過境。于是平手秀益、巖成友通、中村一氏與三云成持的部隊也到達大河內城。
總人數達到六萬,后勤支應隊伍更加龐大。
無數車隊川流不息,為士兵各項補給,同時平手家派出了相當多的旗本軍四處巡視來維護秩序。
各種工程的背后,是源源不絕運到前線的材料,以及數以萬計的雇員,每日超過千貫的耗費。
光是處理將士的排泄物就有三百個領著二十文日薪的臨時工日夜不停辛苦勞作。
各種攻城手段的嘗試,有的對城墻造成了一定傷害,有的沒什么成果,甚至有的弄傷了自己人。其他士兵則是不間斷地朝著墻上用弓箭和鐵炮射擊,毫不擔心箭矢,彈丸和火藥的消費問題。
平手汎秀并未太過關心實際造成的打擊,也幾乎沒有安排發起過集中兵力的強攻,而是很有耐心的安居陣中,每天閱覽各處呈上來的報告,然后做出簡短的批復回應。
就好像花的錢不是他出的似的。
當然嚴格來說確實這么講也行,與織田作戰之時平手汎秀一度處于赤字,但事后商人們可是爭著跑過來哭著喊著求送錢。
不過畢竟也是錢啊,干點別的什么不好呢?
這段時間城內已經派出兩次使者提出議和請求了,顯然抵抗意志不是很高——不如說本來就是被迫造反的,部都被一言駁回了到這個階段,大張旗鼓如此,只能接受投降,不能接受議和。
有人建議說守軍既然情況不妙我們不如猛攻,平手汎秀一直搖著頭輕笑,表示時機還不夠成熟。
但他心里的不成熟,卻不是說奪不下城來,而是認為“演習”的效果還沒有達到。
至于花費的錢財那本來也是目的的一環,就是要在近畿群豪面前“炫富”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