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黃金百兩。
南部信直、九戶政實這對君臣為了抒發私怨完不顧大局,居然在打仗的關鍵時刻鬧矛盾,正適合“喧嘩兩成敗”的待遇。前者削去一半土地,后者貶為庶人,削去家名。
伊達輝宗的死得到了確認。這家伙也是不識大體釀成災禍,雖然一死猶不能免除罪責。遺孀義姬與孤兒政宗上門拜訪了平手義光,苦苦哀求終于獲得諒解,只給了減封四分之一的微薄懲罰,依然保留了三十萬石領地。
但是,原來歸屬于伊達旗下的田村、白河、黑川等“與力大名”,部收回作為幕府直臣,并且遷往關東各處。其實伊達家的力量相當于是減半了。
其余無功無過的諸侯,保有原領即可。
——本來是這么安排的。
一系列處分令下來,在奧羽劃出了大約四十五萬石的土地,暫時沒有決定怎么使用。
可是,義光起身回近畿之前,又發生了規模不小的變亂,起因是半武士半富農身份的土豪地侍普遍抵制檢地、刀狩、士農分離的法令,發起“國人一揆”。尤其是淺利、小野寺、戶澤等小領主,本來集權度一向就很低,一鬧起來根本無法節制麾下的家臣。
幸好他們還有點記性,沒忘記眼前的教訓,遇事之后就趕緊閉門守戶,窩在居城里不出來,派使者向幕府軍求救,避免了被裹挾進叛軍的遭遇。
其他幾個大一點的勢力也紛紛遇到問題。不過最上義光、安東愛季、津輕為信都有能力自行解決。包括十五歲的伊達政宗也親自上陣經過苦戰取得勝利。。
最困難的是南部信直,由于領地的縮減,兵力捉襟見肘,而且家臣也普遍不滿。他這個曾經的北奧霸主,淪落到被一揆眾堵在城里斷了水糧的程度,幸得幕府大軍助陣才得以生還。
這么七七八八消耗下來,平手義光居然連續在東北拖延了接近一年的時間,而且依然不敢說后患完消除了。竟有些騎虎難下之意。
從此他才不敢輕視這“窮山惡水”的環境了。
平手汎秀寫信給兒子,出了個主意“空出八十萬石左右土地,令德川家轉封至奧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