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軍十二衛,是保衛帝京及周邊地區安的府兵。
其中金吾衛人數最多,羽林軍選拔最嚴格,神虎衛最神勇。
此三衛中,神虎衛最得圣上器重,容易一步登天,也容易墜入深淵。
這三衛可以說是見證了帝京從百廢待興到繁榮昌盛整個過程。
當年太祖帝雖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江山坐上皇位,卻在守江山時費了不少力氣。
各地起義軍與諸侯討伐不止,帝京亦有不服的前朝將領勾結叛軍,欲里應外合推翻太祖帝的統治。
太祖帝很頭疼,夜夜失眠,生怕一閉眼便被人割了頭顱。
奈何太祖帝是個大老粗,比起處理繁雜的政事,批奏折批到懷疑人生,他更喜歡御駕親征,享受沙場上手起刀落的快意人生。
因此太祖帝立了皇長子為太子,下令命其監國,又帶著自己那群好兄弟出京打仗去了。
這可愁壞了助其打下江山的謀士們:太祖帝登基本就是運氣好,根基不穩且內憂外患,戰場上刀劍無眼,若是太祖帝再有個好歹,風雨飄搖的璟闌將何去何從?更重要的是他們這到手的榮華富貴還沒焐熱不就飛了嗎?
萬萬不可。
幸好還有太子監國,不管太祖帝會不會有什么不測,只要抱緊太子的大腿就好了。
于是謀士們本著兩手抓兩手硬的原則,迅速在帝京征兵,組建了一只五萬人馬的大軍,此軍隊獨立于任何府兵,只聽從太祖帝調遣,也只負責帝京的安保工作。
太祖帝當時就氣得想罵人,他在外打仗,帝京的兵他怎么調?大手一揮便把虎符交給了太子,也就是后來的成祖帝。
成祖帝拿了虎符也想罵人,他爹把有管理經驗的技術性人才都帶到前線打仗去了,他一個人如何能管得住五萬大軍?便從這五萬大軍中選拔出三千人專門負責皇宮的安,剩下的部編入金吾衛,平時就輪流在帝京巡邏,負責帝京的治安,順便做做調解鄰里矛盾、解救上樹小貓之類的雜事。
太祖二年,京中守軍出現嘩變,領頭的是一個前朝將領,他與城外叛軍相互勾結,趁著太祖帝不在京中,欲里應外合拿下帝京。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嘩變的前朝將領萬萬沒想到,看似不堪一擊的帝京在半天之類集結了五萬大軍,帝京的防守從漏洞百出變得固若金湯。
再加上金吾衛在巡邏時熱心助民,與帝京百姓結下了軍民魚水情,許多百姓自發加入帝京保衛戰。
站在城墻上的成祖帝俯視著那前朝將領與叛軍頭頭錯愕的表情,雙箭齊發,射瞎了他們一人一眼,這場鬧劇,還未開始便已結束了。
等太祖帝得到消息匆匆回來救援時,看到的便是城門上兩顆血淋淋的頭顱。
太祖帝又喜又怕,當即決定設金吾、羽林二衛,金吾衛負責整個帝京治安,羽林軍負責皇宮安,每年從這二衛中挑出五十個最驍勇的將士,由追隨太祖帝的幾位開國元老親自訓練后,留二十人編入神虎衛,是為皇帝的貼身侍衛。
神虎衛可謂是千里挑一,精英中的精英。
軍中將士皆以成為神虎衛為最終奮斗目標,貼身保衛皇帝倒是其次,能一睹那些開國元老的風采還能接受到他們的親自教導,對于戎馬一生的將士們來說也是實現了與偶像面對面的偉大夢想了。
在以武為尊的時代,誰家中若有個人被選進了神虎衛,那簡直比中了狀元更讓人欣喜若狂。
當然,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經過歷代帝王的勵精圖治,璟闌的戰事從一開始的消除內亂變成抵御外敵,后來有一段時間還擴張了不少領土,但因當時的圣上嫌領土太大不好管理便給停了,開始大力發展農耕與通商。
璟闌的國力日益昌盛,瓏煌作為璟闌的帝都,幾乎是所有璟闌百姓與各國往來人員夢中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