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將大舉南侵,屆時天下定然生靈涂炭、戰火綿延,再無一日安寧。
蕭社長若不愿摻這渾水,大可與佳人定居江南,就算北方糜爛,也不至有性命之憂……”
有細心的叮嚀,有諷刺和挖苦,倒像是她一貫的作風。只是,這些軍國大事你和我說什么?局勢如何朝廷自有研判,我就一個開報社的,頂多就是發文提醒一下醉生夢死的世人,難道還能到御前進言不成?
陸珊珊要把報仇和抵御陸沖侵蝕的重擔扛在肩頭,身邊再沒有人可以說心里話,更沒有人可以撒嬌……莫劼汗死后,她真的很孤單啊。
至于信中說的搬到江南去隱居什么的,蕭靖確實有這個理想,只是得等到功成身退才行。
想了想,他在燭光的映照下奮筆疾書地寫了一封信交給下屬,沉聲道“速速送去京城,不得耽擱!”
浦化鎮。
董小雅站在院門前,面容肅穆。
兩扇門中的一扇被手斧劈了個大洞,大晚上的看上去甚是駭人。事情就發生在兩個時辰前,有個看著像路人的家伙突然暴起砍門,若不是負責保護報社的夏家侍衛及時出現,天知道那家伙會不會傷了里面的人。
行兇者已被押送官府了,那人只是說什么鏡報敗壞文風、禍亂天下,他是激于義憤才動了手,并沒有其它的什么動機。
誰會信這種鬼話啊。
事實上,自打蕭靖出發,類似的事就沒停過。有人往院子里扔爆竹差點炸到人,有人鬼鬼祟祟的在附近徘徊、東張西望,甚至小遠出門玩都有幾個揮之不去的影子遠遠墜著。若不是他機靈找機會跑了回來,說不定就被人擄走了。
更讓人看不懂的是眼下的形勢。
潘飛宇的報紙用極大的版面報道了使團的事。報上盛贊了出使的決定,還特意做了系列報道,剖析了大瑞與北胡的關系,將風頭都搶走了。
相比之下,鏡報則低調得多。出使的事只在頭版占了一個很小的篇幅,后續的報道也不多,似乎根本就沒關注過這事。
公子到底想干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