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又過去了近兩個月,江南的大旱還是沒有緩解的跡象,就這幾個月涌入龍之團的災民就已高達一百五十萬人,相當于龍之團原有人口的近六成,即使富庶如龍之團也有點扛不住了。
更重要的是如今已經深秋,再不下雨或者下雪的話就將嚴重影響來年的春耕和播種…
與此同時,壽春城也開始流言四起…
大致的意思就是說紅色代表了大漢,就是因為熊晨飛斬殺了那條大赤蛇,破壞了漢家的國運,上天震怒這才降下了地震和旱災…
熊晨飛聽到這種謠言也是哭笑不得,這種荒謬之言也只有這個時代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才會相信。
不過,他暗忖這種謠言的快速傳播肯定事出有因,想必就是孫權或者曹操這兩個和自己有著直接利益糾葛的勢力才會暗中散布。
于是,熊晨飛一方面命令巡防營和諜報營理清謠言傳播的源頭,加緊排查搜捕城內的敵方細作。
另一方面,熊晨飛決定利用自己從后世學習的知識嘗試在這個時空搞一次人工降雨…
。◆◆◆◆◆◆
在壽春城冠軍侯的書房中,熊晨飛召開了一個秘密會議。
參加此次會議的只有賈詡、龐統、徐庶三個謀士和張郃、高順兩員大將以及自己的妻子陳艷和岳父陳倉。
而另外一個妻子左瀟則有孕在身沒有參會。這些都是熊晨飛絕對信任的核心成員。
熊晨飛首先表明了他想祭天祈雨的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但當他說到自己祈雨的方法時登時引起所有人的轟動。因為熊晨飛想要使用的方法有點不一樣…
他想用的方法主要源自于他以前偶然在《水經注》中有一段關于三峽地區古代土著“祈雨”的記載
“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燼,下移淵中,尋即降雨。”
這是我國最早的實施人工降雨的記載了。
這場“祈雨”蘊含科學原理就是降水首先需有凝結核和足夠的飽和水汽。
其次,崖上,淵中,在局部較封閉地形,通過燃燒木材使得空氣上升形成上升氣流。
再加上,氣溫降低,水汽易達到飽和狀態,從而形成降水。
同時,熊晨飛也知道在他那個時空從皇帝到知縣,每遇天旱,都要設壇祭祀。
古人的人工降雨方法首先要筑一個高臺,“作法者”手持特別明亮的寶劍和八卦鏡對準天空的某個方向做各種奇異的動作。
其實這是一種刺激“含水云層”產生摩擦的做法。
古人在人工降雨時請壯漢擂鼓敲鑼。這方法是為了讓聲波刺激云層產生摩擦。
正是由于光波和聲波的刺激,云層中才能產生電,正負電荷又產生水。
要知道,降雨看起來是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然而,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觀點已成為過去。
如今人類也可以“行云布雨”了,這就是人工降雨。
我泱泱中華的先民在很早之前就有過人工降雨的記載,而進入現代后首次實現人工降雨的科學家,卻是杰出的美國物理、化學家歐文?朗繆爾。
歐文?朗繆爾十分理解干旱季節時農民盼雨的心情,他經過深入地研究,終于搞清了降雨的奧秘。
原來,地面上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團便是“云”。云中的微小冰點直徑只有001毫米左右。
這些微小的冰點能長時間地懸浮在空中,當它們遇到某些雜質粒子(稱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現冰晶,水汽就會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結。
使小冰晶長成雪花,許多雪花粘在一起成為雪片,當雪片大到足夠重時就從高空滾落下來,這就是降雪。
若雪片在下落過程中碰到云滴,云滴凝結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稱為雹。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