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卻不免失之于急躁了。”
“總是有人想讀書的。”公孫珣依舊昂首抗辯道。“只不過沒機會而已。大漢延續至今,多有疲敝之態,首在朝綱不肅,次在百姓流離……但也有上下阻塞,士民無晉身之道的緣故。越是沒有詩書的門第,越要讀書識字,才能讓他們有所求,有所進!就如這趙國,不要只說世族、豪強、大戶寒素子弟,只問一問那些郡縣吏員、商賈良家,若是我今日許他們家中子弟來此,且看他們愿不愿意將子弟送來?若是如此還不夠三百人,我手下義從也多有好學讀書之輩……”
公孫珣侃侃而談,旁邊的劉焉也好,魏松等人也罷,卻是漸漸沉默了下來……這其實就是這些人對公孫珣真正感到畏懼,并愿意容忍他的原因了。
有些事情……無論是世族壟斷官位,還是豪強隱匿戶口,又或者是大家一起讓老百姓沒活路,他們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懂其中的利害,更不是真的無恥到不愿意去改變這個現狀。他們是這個大帝國中真正的精英,說他們沒道德,沒眼光,那是在侮辱他們!
但是,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畏懼與顧忌,因而不愿意去說這些話,去做這些事情。
可偏偏眼前這個年輕人,非但敢說,敢做,而且還真的做的不錯……那些自己畏懼如虎的所謂阻礙、困難,在此人的雷厲風行和滿腔魄力之下簡直如同笑話一般!
就好像這清查戶口一事,趙國十八萬人口好像一眨眼就變成了二十三萬,一下子就多了足足五萬賦稅人口……但是這背后的恩威并濟,身為一州刺史的劉焉和就在邯鄲旁觀的魏松又哪里不曉得呢?
公孫珣先是將申氏滅族,然后殺了一個隔壁縣長,又強迫著魏氏、邯鄲氏他們‘讓’出兩個孝廉,還逼迫國中上下有力人士一起簽名贊同那個‘兩年計劃’,最后還清理了趙國境內的太行山盜匪取信于民……可即便如此,真等到清理戶口的時候,哪怕是大部分豪強族長、元老都已經點頭了,落實到宗族內部的時候卻還是困難重重。
什么孝廉,什么官位,說白了還是族中核心那幾家的好處,跟其他人有什么關系?反倒是隱匿的徒附、田地才是這些人的根本。
于是乎,整個九月到十月,整個趙國幾乎謠言不斷,河北各地也到處都有公孫珣酷烈之名流傳,哪怕之前劉焉已經為公孫珣殺甄度一事定下了基調,此時居然也有一些另類的言論;另一邊,趙國鄉野之間更是明刀暗箭,每家每戶都在用各種手段死命抗爭清查之舉。
昨夜,劉焉與魏松議論到此事時曾直言不諱,換成他們,基本上可能就放棄了,魏松是坦誠自己沒那個本事解決,而劉焉嘛……嘴上說是自己也很無能,其實他這種人,一開始就不會去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
但是,現實中的公孫珣卻沒有任何顧忌。
他一邊再開殺戒……非只是魏氏、邯鄲氏、李氏、張氏、王氏、魯氏都有人頭落地,便是那剛剛和公孫珣結為姻親的秦氏,居然也有三人被棄市!
從頭到尾,騎著白馬的義從橫行趙國各地,根本沒有停手的意思,嚇得各家各戶都聞風色變,便是其余四縣的官吏也都在兩位督郵的直接插手下,個個打起精神,加緊配合清查。
另一邊,這位殺人如割草一般利索的邯鄲令卻又趕緊加速建起這藏書樓,用十萬卷書和與這座公學,還有這個剛剛落實的孝廉推舉承諾,硬生生的把名聲給拉了回來!
想到這里,劉焉也是再度想起了那藏書樓……不得不說,這十萬卷書,跟公孫珣手下那兩百義從一樣,都是讓人根本無法抵抗的東西。他剛剛忍下自己幼子劉璋之事,固然是覺得兒子多不在乎,但何嘗不想讓自己兒子在一座有萬卷書的學校中有所進益呢?
一文一武,也確實是讓人服氣的不行。
這種情況下,說話橫了點,攬權獨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