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來參加這次會議的商人,無不是在這一畝三分地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還有不少全國性大商號的代理人。他們對于經營的理解自然不是飽學鴻儒所批判的那樣,也不是一句商人重利輕離別所能概括的,所以不用姜田深入講解,只需聽著他和張環一問一答似的聊天,便能看出其中的奧秘。
如果說以前到一個城市開設新的商號,需要個一年半載的時間打點地方官員,籠絡當地的士紳階級,同時還要和同行、商會的人打好交道,再有頭面人物引薦才算是有了立足的資格,至于能不能經營下去,則要看個人的手段,以及自己的后臺能不能力壓地頭蛇了。
現在在天津做買賣,完全不用考慮哪些,只需要到本地工商局登記注冊,找到鋪面招齊伙計,就算是正式開張了。可是收益的好壞卻更依賴于專業的管理與營銷,他們這些人雖然不一定知道這些新詞匯,可基本的道理卻比任何人都清楚。
于是哪怕一個站在柜臺前的學徒小伙計,都不是以前隨隨便便找個良家子弟就能充任的。至于那些開辦作坊的就更加理解一名熟練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很多作坊主在采購了新式機器設備之后,哪怕是從老號那邊支援過來的老工人都看著發懵,只有那些識字機靈的才能最快的上手生產。
所以如果是過去地方官府和這些商人說拿出點錢來,咱們一起興辦本地的教育,大概率是要不到多少錢的。可姜田今天跟他們說,只要是慷慨解囊的商號,到時候可以優先去學校招人,這些人立即像聞到了腥味的貓一般,雙眼就差冒藍光了。
當這些人認購了自認為十分慷慨的股份之后,姜田內心中卻搖頭不止,看來所謂的歷史局限性,在這個時代哪怕是相對開明的階級身上,也是有著巨大的影響力的。這些錢離自己搭建全套的地方教育體系還差了不少。
見沒人再報出新的數額了,姜田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然后從后邊的文吏手中接過了統計數字“嗯……大家還是很給我姜某人面子的,十幾家商號認購了不下八萬元的股份……”
其實這筆錢已經不少了,若是放在明朝,足夠組建一個規模龐大的舊式書院,并且還能請來名聲在外的大儒前來講座。但是和姜田要做的事情相比,這點錢就不夠看了。
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究竟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總之看姜大人的表情是什么都沒看出來,這時有心思活絡的還想再出一點,好在太子面前留個好印象,可是又怕做的太露骨反倒弄巧成拙。
正在這糾結的時候,只聽姜田自言自語的說到“原本需要二十萬的……算了,剩下的十二萬我出了!”
這話說的在座諸人心中一震,既驚訝于姜田的計劃如此費錢,又感慨姜大人不僅自掏腰包還出的比所有人都多。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就聽姜田接著說到“在商言商,諸位興辦教育本是好事,但也不能過于依賴你們輸血,今后就按今日出資比例劃分招工比例,股份可以轉讓,除了小學、中學之外,職業教育可以酌情收費,也算對你們這些股東有個交代。”
義務教育的問題落實之后,姜田總算是長出了一口氣,雖然短時間內不可能搭建出完整的基礎教育,并且在未來十幾年內,所謂的職業培訓更像是掃盲班加技能速成班。但是這第一步至少是邁出去了,好在張韜歲數不算大,再活個一二十年不是問題,屆時新的學生已經成長起來,任何人想反攻倒算都不可能成事了。
現在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那些窮人子弟心甘情愿的入學,而不是被家長打發到商鋪、作坊里當個學徒。至少也要讓他們上幾年小學,將來才能適應越來越快的發展速度。想了半天之后,姜田只能祭出行政干預的這個手段。
“從今往后,凡是年滿六歲的孩童,無論男女都要入初小上學,三年學滿之后考核發放畢業證,入學期間學校負責中午的伙食以及必要的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