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關于科學的解釋,其實在另一個時空中也有很多人搞不明白,很多人都將科學看成了一種深奧難懂的學問。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它只是一種尋找世間萬物規律的方式方法,雖然歷史上有很多聰明人通過自己的才智快速的提升了總結的過程,但本質上它依然是一個要靠大量數據驗證的笨辦法。
而中國古代之所以沒能發展出科學,其實就是因為沒能將千百年來無數人的心血進行歸納總結。而國家取士的考題限制在了社科類內容,想當官就必須學文,那誰還會費力不討好的去歸納總結理科的那些閑書?其實也不是沒有,仗著中國古代人口多經濟好,總還是不停的冒出一些“傻子”。比如已經死了的徐光啟,又比如現在還活著的宋應星。
每當想起后世那種類繁多的研究機構,張韜和姜田都不無感慨的感嘆“以前總以為這些部門都是一群不干正事混飯吃的閑人,現在才知道他們有多重要。”
畢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些人絕大多數一輩子都研究不出什么驚世駭俗的東西,在別人眼中可能就是庸庸碌碌的過了一輩子。但是在科學的道路上,他們的付出并不是沒有價值的,在不停的試錯與重頭開始之后,他們終將找出通向真理的道路。
可是在這個時代,他們倆人簡直是逆天的金手指。張韜對此不以為意,他恨不得將知道的都一股腦倒出來,只是很多人都聽不懂他在說什么。姜田卻不這么想,他最擔心的就是拔苗助長,反倒是毀了這個時代的科研氛圍,所以無論是科學期刊還是基礎教育,他都主張自由發揮。
這也是張韜和姜田兩個人之間的最大分歧之一,好在目前的科研方向除了軍工產業之外,都是能在短時間轉化為生產力的實用技術,這才讓兩個人沒有因為理念不同而產生根本性的矛盾,可姜田知道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
就比如這次的遠洋捕撈,因為能立竿見影的產生經濟效益,不僅朝堂上無人反對,不少商賈和冀王這種造船廠的股東們,反倒是摩拳擦掌的等著買研究成果了。
參與研究的人自然是歡欣鼓舞,如此名利雙收的事情誰不想插一腳,要不是因為立項的人是姜田,估計早就有人想跳出來摘果子了,不過即便如此,那些出海的水手還是受到了各路人馬的追捧。
姜田倒是不在乎有人挖墻腳,甚至有人為了一己之私偷偷的將研究成果倒賣出去,他也不是很在意,本來就是要公之于眾造福蒼生的事情,泄密就泄密吧,要是能促進遠洋捕撈業的發展,從結果上來說反倒是好事。
“先生所言甚是……只是這樣一來,今后恐無人去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基礎研究了。”
姜田哂然一笑“這鮮魚除了咱們吃,我還命人快馬加鞭的送去京城,讓陛下嘗嘗。除此之外還有些或曬或腌的魚干在我府上,你們要不要和我同去再品嘗品嘗?你們那沒過門的師母,可是個廚藝高手。”
只見姜田顧左右而言他,這幾個人就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不過更令他們吃驚的就是提到孟大丫的稱呼時,看樣子姜先生已經在心中接受了這個妻子。
眾人吃過午飯之后,便都登上了姜田的馬車,準備在晚飯時品嘗一下未來師母的手藝。對于張環來說,其實口腹之欲倒在其次,他只是單純的喜歡跟在姜田的身邊,就像后世的追星族一般。
當馬車即將駛入姜府的后門之時,一個袖著手蹲在路邊,看上去無所事事的閑漢瞥到姜田的馬車之后,突然的站起身朝著馬車快步走來。一直靠在車幫上懶洋洋的車夫瞬間就精神了起來,眼神中如有實質般的射出寒光,那大踏步走過來的人看見這眼神之后,身形明顯一滯。
幾個呼吸間,本來很清凈的街道上,突然就冒出了十幾名暗衛將車馬團團圍住,那車夫正準備快馬加鞭駛離這個是非之地的時候,車中的姜田卻開口說話了“都不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