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雍正帝勵精圖治,也改變不了大清走下下坡路的結局,最終又成翻版的明朝。
而想改變這個結局,絕非海瑞所言“一振作間”那么簡單。
“六哥,想什么呢?”十四問道。
胤祚回過神來,搖搖頭道“胡思亂想。”
此時他們正走在一個巷子中,迎面遇上一個拿著罐子的男人。
康熙四周都是做百姓打扮的侍衛,足有百人之多。
那男人見這么多人同時出現,楞了一下,而后看他們都是收攤回家的小商販,便放下心來,說道“別急著回家,今天鹽鋪降價了,一百五十文一斤,既然都走到這兒了,還不趁著便宜,去買點來。”
侍衛們敷衍兩句,那人心里著急,便拿著罐子,急匆匆的走了。
康熙停下腳步問道“胤祚,鹽鋪離這里很近嗎?”
胤祚朝那人走的方向指了指“過兩條街就到。”
“看看去。”康熙一聲令下,整個隊伍就朝著鹽鋪走去。
走過兩條街,本來空曠的街道,立馬變得擁堵起來。
鹽鋪門口,密密麻麻堵得是人,下午他們見的那個伙計,正站在門口,雙手放在嘴邊,大聲喊話,維持秩序。
來買鹽的人,人人手上都拿著鹽罐子,一個貼一個,墊著腳,伸長了脖子,往門里看。
“不要擠,人人都有的呀!一個個來好吧!”那伙計喊得面紅耳赤。
擁擠人群中,有人反向擠了出來,手中鹽罐子已裝滿了鹽。
周圍的人都羨慕的看著他。
那人擠出來,看著自己手里的鹽,滿面笑容,雙手合十,朝著四面八方不停的拜,不知在感謝哪路神仙。
拜完之后,那人心滿意足的提著鹽罐子,哼著小調離去了。
一會之后,又一個人擠了出來,也是一臉撿了便宜的笑容,不過很快收斂起來,將鹽罐子護在胸前,像是怕誰搶一樣,小心翼翼的回家了。
過了一會,擠出來一對兄弟,一人笑罵“一百五十文一斤的官鹽,買的跟私鹽一樣便宜,這鹽鋪不知害了什么瘋病。”
他那兄弟立馬堵住他的嘴,用眼神瞅了瞅康熙一群人。
兩人默契的不再說買私鹽的事情,商量著晚上做點什么好吃的,一路回家去了。
不知不覺,康熙站了小半個時辰。
李德找就近的茶鋪借來了長條凳。
康熙便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的看著百姓買鹽后的百態。
胤祚仔細數了,買到鹽的百姓,沒有一個出來是感謝皇上的,甚至感謝官府的都沒有,倒是有人感謝鹽商大發善心,不過絕大多數的,都是一臉占了便宜的竊喜,還有些人出來便罵鹽商“腦子瓦特了”。
不過康熙卻臉上帶笑,一直坐了兩三個時辰,直至百姓都散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