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這一帶作為移民屯田之地,當地也沒什么豪強,也不存在外頭傳進來的殺豪強抄家產、沒收田地為官田作為口分田的情況。
至于當地百姓為何不把無人的山林化做自家的,因為窮,交不起賦稅。他們種的田多是有祖輩傳下來的。這從國家政策上講屬于民田,是可以買賣的,但比著山林著實不多。
所以,國朝建立后,根據此地山多地少的特點和當地民情,官府分的所謂的口分田少有田,多是一片少有能種田的山林。
口分田和民田都是要交稅的,主要叫糧稅、絹麻以及銅錢。
按說,姚廷芳他們既然在此地安家了,也該分口分田的。除了因為姚廷芳還未成丁這等因素外,還有就是他們是客戶,就是外地遷入戶,要走流程。
上報里正后,里正要上報給當地官府,官府去他們家鄉確認老家的口分田已屬國家,這邊才能給他們發口分田。至于怎么確認,國朝有規定只要田荒三年無人種便自動上繳國家。當然,他們也可以墾荒地,過了免稅期交稅即可。
姚廷芳即便花了錢,一些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不想空等,白耗幾個農時,他們這才買了吳老歪家的田。
貞娘家如今就黎定山成丁分了口分田,分田抓鬮,他運氣不太好,分的山林比較偏遠。路太遠,剛進山還沒干多久活呢,就天黑了。所以平時他們也不怎么去那片山林,多去近些無人的山林,或者打聲招呼去相熟人家少的山林打山貨。等入了秋,正是收核桃、板栗的時候,也會約上一些人家一同去她家山林里打野果,還人家人情。
去的路上,肖氏喊了他們經常去山林打山貨的幾戶人家。這幾家不是嫌遠,就是家里有事兒,就他們一家子進山了。
剛出村,同路的人不少,肖氏跟村里婦人說笑,貞娘抓住兩個弟弟問了她爹黎定山昨晚去三個伯伯家的情況。
這才得知,二伯家送了吃的,打個卯就走了。
他們去了三伯家,就跟堂兄們在一起玩,并沒聽到他爹跟二伯說什么。
到了大伯家,他們兩個都有些困了,打起盹來,也是沒聽到。
貞娘聽的心里翻白眼。
黎定山兄弟幾個也沒說什么,就黎定山的三哥黎定依說了他幾句,意思是他家里出了那種事兒怎么不叫兄弟出頭,呵問他是不是真打算以后斷絕往來。
黎定山訥訥了半晌。
黎定依給他拿了兩吊錢,讓他先用著。他家里也有兩個兒子讀書,曬秋過后也要交束脩了,沒法一下子給他拿四兩出來。
黎定山跟他推攘了半天,只接了半吊錢。
黎定山跟二哥沒說幾句,跟大哥黎定白說了錢的事兒,又說去三哥家的情況。
在貞娘不知道的情況下,肖氏一早就去了族長家,把姚廷芳曬秋后的束脩那部分已經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