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公主府的時候,公主竟然不在府里,此時已經入夜,一個公主,夜不歸宿,太不像話!
一問才知道,公主出門募款去了。
身為公主,生活其實是非常單調的,受到的限制和約束比普通人大的多,大家閨秀尚且不允許拋頭露面,更何況一個公主。
但李慢侯可不在乎這些,他一直就在忽悠公主應該多出門,這對于安定揚州人心,是有巨大作用的。當揚州老百姓不時能夠看到公主的身影,他們就知道這座城市很安全。他們不相信官府,那些官員隨時可能拋棄他們,但他們相信官府不可能拋棄公主。
除了拋頭露面,李慢侯當然更希望公主能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一個公主能做的事情真的很有限。李慢侯試圖說服她帶頭去照看傷員,這能極大的鼓舞軍心,但公主嫌臟,又怕血。又忽悠她玩夫人政治,沒事拉一些貴婦,消耗一下她們家里的財富,用于公共事務,比剁手敗家強的多。
之前公主一直不肯出頭,沒想到李慢侯離開期間,她嘗試了一下,一做就做上癮了。
募捐不是為了軍費,李慢侯是一個非常謹慎的人,又有非常嚴肅的對待資金鏈的態度,如果他知道他的資金鏈可能斷裂,連軍費都無法保證,他絕不會有信心死守揚州,早跑了,絕對比岳飛跑的快。
公主募捐是為了救濟城里的難民。揚州城里現在聚集了數不清的北方難民,光是從楚州有秩序的疏散到這里的,就有十萬人。其中哪些有謀生能力的,帶著財富的,允許他們居住在大城,跟這里的正常百姓居住在一起。哪些沒有謀生能力的,則安置在子城,這里是一座軍城,更不怕混亂。
軍隊會經常雇傭難民做工,但子城的建造基本完成,只剩一下掃尾工作,根本養不活太多人。尤其是一些孤寡,婦孺,本身也沒有多少工作能力。因此更多需要慈善救濟,官府將他們安置在兩個避難營中,一個是西北方的大明寺,一個是東南方的鐵佛寺。寺里的僧人每天都架起粥鍋,每天兩頓施舍稀粥。糧食來源,一半是寺廟的存糧,一半是官府撥付。
宋代的寺廟都是很有錢的,因為寺廟不交稅,自然就有龐大的地產,有些是寺廟這種非私立組織一代一代積攢下來的,更大一部分則是老百姓詭寄的,他們將自家的土地寄在寺廟名下避稅,給寺廟分潤一部分逃避的糧稅,其實都是在挖國家的墻角,但已經成為傳統,不但寺廟從中分享利潤,任何有權有勢的人都能從免稅特權中分潤這些利益。
朝廷限制不了寺廟這種權利,因為沒有皇帝敢向佛爺征稅,真有膽量的皇帝,會直接滅佛,比如柴榮那種,拆了寺廟,吞了廟產,讓僧人當兵,立刻兵也有了,錢也有了。可柴榮的命不好,北宋是從柴榮手里竊取江山的,因此也不想惹佛祖生氣,不敢學柴榮滅佛。可是任由寺廟無限制擴張下去也不是辦法,朝廷的辦法是限制僧人數量,只有有度牒的和尚,才是僧人,沒有度牒那就是假僧。
因為每年增發的度牒是有數量的,而僧人又需要持證上崗,寺廟非常有錢,僧人就是一種非常好的職業,因此有錢人走門路都想把孩子送進去當和尚。久而久之,這種帶有許可證性質的度牒,也就有了含金量。一度成為朝廷賞賜官員的工具。尤其是宋徽宗時代,濫發的度牒極多,導致僧人數量急速擴大。
為什么僧人是好職業,因為北宋世俗化太嚴重,僧人受到的限制很小,花和尚太多,當了僧人,依然可以吃肉喝酒找女人,什么清規戒律一律無視。太多這種買度牒當和尚的富家子弟,根本不會念經,反而把佛寺弄的烏煙瘴氣。甚至有和尚在廟里殺豬賣肉,大相國寺的和尚惠明在自己住的禪院里,烤豬肉販賣,結果老百姓把他住的禪院叫燒豬院。大相國寺可是在開封,天子腳下,還是皇家寺院都是如此,地方上的寺廟就更加無所顧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