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咸平府,跟撻懶勢力范圍相通,往西則是潢河(西遼河),潢河流域有遼國殘部蕭滅女真勢力,還有敗退的塔塔爾人勢力,因此這里的情況十分復雜,一點控三國。
這才是綦業認為建功立業的地方,在各個勢力之間游走,才是他渴望的縱橫馳騁之地。
而他得到的命令是,讓他往潢河上游發展,原因是蕭滅女真部可能撤防。又是為了耶律大石,蕭滅女真部苦苦支撐,好容易收回了遼上京臨潢府和遼中京大定府,現在好容易聚攏了一點人馬,有燕云漢人青壯五千、塔塔爾散兵游勇萬魚,老弱婦孺兩萬余,竟然要一股腦都送去給大石。
綦業需要從遼東抽調兵力,多少由綦業自己決定,要求是維持臨潢府和大定府不失,余則不問。
給綦業的資源,除了韓州、通州、信州三地的三千駐軍,以及這里聚攏的萬余人口外,燕山以北的灤河流域、遼西的錦州等地,甚至南關都交給他統籌,他可以動用這里的一切資源,包括人力和財力。
這相當于像李睿經營河套那樣,讓綦業經營遼河上游地區。
權力很大,地方很大,就是人少,最大的難題還不是人少,而是如何填補契丹殘部撤離后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