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品能夠方便進入大航道,山東、兩廣的作坊,普遍追求的是量大價廉的經營模式,不追求精益求精,只求快速生產,快速出手,追求周轉率。
最大的限制一直都是勞動力,這個問題隨著全國人口的激增,開始改變。大量宋人涌入燕王治下,直接進入城市謀生。幾年前燕王統治區才一千多萬人口,這四五年中,增加到了兩千多萬,除了自然生育的結果,至少有三百萬人都是從宋國境內吸引來的。
這為兩廣開發了極大的便利,大量資本性質的開發在這里出現。許多豪族拍賣下大片荒地,立刻通過宗族關系吸引同族前來開墾。建立起棉花、甘蔗等種植園,轉化為棉紗和白糖這樣的優質商品。獲益頗豐。
兩千多萬人口中,將近八百萬生活在城市中,這樣的城市化率,已經站在了工業社會的門口。每年人口都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從宋境吸引的幾十萬到百萬人口,都是成年壯勞力,直接進入城市為生產貢獻勞動力。
勞動力、市場和生產,經濟發展三要素齊備。生產上宋朝時期的中國,是技術最好的國家,市場因為國外超量開采金銀礦和銅礦,如今流入中國的貴金屬數量之多,遠超明清時期,雖然通貨膨脹不好,可市場卻幾乎無限;勞動力上,宋國的人口管理帶來的勞動力數量,同樣是世界第一。
這三大要素齊備的情況下,想不發展都很難。
除了保險業剛剛在航海貿易中誕生之外,匯兌、借貸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形成了許多家全國范圍內的大金融家,他們向各行各業廉價融資服務,貸款利率常年在一厘一下,這讓工業生產借貸都成為常態,商業上的短期貸款就更頻繁了。離開大金融家的信用擔保,現在都很難進行貿易。
金融中心毫無疑問在上海形成,這里成為航運、工業和金融中心,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了地理優勢之外,還因為這里是公主封地,能被宋朝和燕王同時接受。成為一個政治勢力之間的自由島,雙方商人都在這里進行不受約束的交易。
最成熟的保險業也就是在這里誕生,吳國公主這樣的大權貴是其中最大的從業者群體。還有一些第一代海商,退出大海之后,將巨額的資本投入到了保險業,為他們的后輩同行保險服務。
金融業能帶來財富,但很難帶來人口,上海的人口主要是紡織業、造船業等手工業帶來的,周邊是最優良的棉產區,優勢最方便的入海口,讓這里聚集了海量人口,已經是繼揚州和臨安之后,第三座百萬級城市。
快速發展,資本聚集,紙醉金迷,這些資本主義的背面如影隨形,貧富分化極為嚴重。宋朝本就是一個貧富分化最為嚴重的朝代,如今更加激化。破產的農民每年以百萬計算,許多人在沒有自然災害和戰爭威脅的情況下,依然掙扎在死亡線上。于是終于推動了移民潮,大量自由移民開始涌入更容易謀生的城市、海外。每年都在百萬級別。
每年闖關東的人口有十萬人,一半被劉佶勢力吸納,他們給劃分土地。另一半被燕王勢力吸納,燕王不給土地,也不限自由。每年涌入宋國和燕王城市的人口六七十萬。還有二十萬出海的移民,尤其以燕王治下百姓出海謀生為常態,因為燕王治下的貧富分化最為嚴重。
大量貧民奔向東洲,受大平原淘金熱吸引,每年涌入哪里的人口高達十幾萬。為大平原帶去了豐富的人力資源,可要想去東洲,那得是兩口子一起去。否則破產窮人都去淘金了,誰還會去城市做苦工。
激烈的貧富分化,也讓社會秩序受到沖擊。宋朝一年平均每年一次半的農民起義,如今每年高達兩三次,雖然不會集中在一年爆發,有時候一年就有十幾次,往往是某地偶發的自然災害引起的。這樣的造反,是遇赦不赦的罪行,全都流放海外。
燕王治下的農民起義反而很少,因為農業資本化程度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