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比一個城市議會要難得多。得天獨厚的荷蘭,在工業革命時期之所以輸給英國,不是因為人口少,而是因為無法集中資源。
由于可以集中資源,比薩一個城市共和國就可以從阿拔斯王朝手中奪取迦太基城,建立起意大利到北非的航道;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比薩共和國可以出動一百二十艘軍艦,然后從教皇手里換取了他們提出的航海條例,建立起地中海的航海規則;他們之后還在教皇和神圣羅馬帝國之間站隊,獲得神圣羅馬帝國給予他們的在帝國內經商的特權。后來威尼斯為了坑東羅馬帝國,一聲令下,全國八萬男丁都可以登船,運送十字軍到君士坦丁堡。
這些優勢,是一百多個城市的聯盟所不具備的。
所以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后,熱那亞也好,比薩也罷,其實并沒有衰落,而是進入新的航道,繼續獲得源源不斷的利潤。對他們來說,新航道的開辟,打開了一個更大的財富之門,而不是奪走了他們舊有的優勢。
地中海貿易,確實受到了沖擊,原本這里是必經之地,如今只是一條次要路線,規模和價格都在下跌。歐洲人不在需要他們,也能獲得香料和絲綢,失去了壟斷地位之后,暴利就消失了。可微利還在,他們依然能從意大利和埃及運輸谷物到北非,他們都從這里得到了商業特權,可以自由通商。
歐洲城市商隊在北非交易的黃金,更多還是要讓比薩和熱那亞人經手,尤其是熱那亞,他們的銀行業十分發達,做的就是錢的買薩人則跟宋人在北非進行著規模更大的直接貿易,他們不用去新大陸,在北非得到香料、絲綢和瓷器之后,運往地中海,跟南歐國家貿易,就能發大財。
受到沖擊最大的,只有威尼斯。他們是東地中海的霸主,從亞得里亞海到君士坦丁堡航線是他們的海上高速公路。可是這條航路,如今變得凋零。威尼斯的商業社會,對此感受最深。
他們有兩個選擇,順應大勢,進入地中海,前往北非,但這勢必要跟比薩和熱那亞兩個霸主爭奪。在東地中海上,比薩威脅不到威尼斯,可進入地中海,威尼斯根本不是比薩的對手。
威尼斯采取的措施,是繼續深挖傳統商路。他們跟伽色尼帝國建立了良好關系,被允許進入安條克貿易,這個東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可以跟君士坦丁堡并列的大城市,被十字軍國家統治了很長時間,塞爾柱帝國時期被奪取,如今牢牢控制在伽色尼帝國手中。伽色尼帝國控制的印度河波斯生產的絲綢、棉布在這里都能買到。
可是安條克貿易,依然無法挽回頹勢。這里采購的商品價格并沒有以前那么高昂,但也不比以前低廉多少,因為這是成本決定的。盡管有幼發拉底河轉運,但依然要走很長一段陸路,關鍵是沿途都要征稅。威尼斯可以讓伽色尼帝國允許他們在安條克設立商館進行貿易,卻無法讓伽色尼帝國改革稅制。
他們也去埃及的亞歷山大港貿易,盡管這里是比薩人的勢力范圍,但這里的貨物價格,也沒有什么優勢,雖然還是比安條克低一些,卻依然無法跟繞過北非的宋商貨物競爭。除非宋商的大海船,可以直接進入地中海,否則就不可能帶來價格上的優勢。
一個自然而然的想法萌生了挖通蘇伊士運河!
只有挖通運河,宋商大船才能不經過一層層盤剝,大規模進入地中海。即便占據運河的勢力也要征一道稅,至少還能降低運輸成本。不管是走埃及還是走巴格達,都有不斷的陸路運輸,缺乏良好的道路,很多地方需要用馱馬,連大車都無法通行。走陸路來的西域商道,運輸費用就更高了,實際上在宋人占據了巴士拉后,西域商道就在急劇衰落,連絲綢貿易都逐漸被中亞自產的絲綢取代,不是西域貨更好,而是中國絲綢陸地運輸成本太高了。
無論如何,這條運河的價值,都是無可取代的,任何陸路運輸都無法比擬。哪怕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