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王朝往往吸取最多的政治經驗就是前朝的,宋人重文輕武的最大原因,就是五代十國時期武將頻繁謀朝篡位的印象太深刻了。
東藩也會考慮這段歷史,他們非常清楚,歷史上,如果不是契丹這個草原強權興起,五代十國的亂世未必會持續那么長時間。五代十國時期,每一次有強大王朝試圖統一中原,契丹人都會插手。石敬瑭的后晉,劉崇的北漢如果不是契丹人在背后支持,早就被消滅了,都等不到趙匡胤黃袍加身,北方早就被后唐李從珂統一。結果石敬瑭勾結契丹人南下,反而滅了后唐,李從珂自殺身亡。
這個教訓十分深刻,所以李睿集團才先吞西夏,后并遼國,將后方徹底控制在手中,這樣才可以放心大膽的南下。
說白了,還是不相信契丹人會放過東藩南下陷入南方之時,不會從背后捅刀子。
如今的遼國,或者叫西遼,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國家。說他弱吧,從任何指標來看,他都比巔峰時期的大遼要強。經過兩代人的恢復,以及耶律大石后期開始轉向定居化,契丹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生育率大大提高,已經恢復到了一百五十萬人口的規模,他們巔峰時期也不過如此。但他們還有兩百萬燕云漢兒,跟契丹人一起構成國族。
這三百多萬國族,跟他們統治的其他民族加在一起,總人口高達八百萬之多。而且占據著西域最好的農耕地區費爾干納盆地,在辛勤的漢人開發下,不但糧食儲備豐厚,還有各種手工業也不弱,西遼政權,不僅僅是一個綠洲商業政權,還是一個生產性政權。他們是中西亞地區最大的棉布、絲綢供應商之一。
大石后期十分重視教育,通過剝削西域其他民族,以及大食國、東羅馬的納貢,西遼政權建立了眾多的學堂,不管是契丹人還是漢兒,受教育水平都很高,在中西亞地區,毫無爭議是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
最強大的還是軍事力量,契丹人雖然不在大范圍游牧,可依然保留了騎射傳統,他們圍繞一座座軍州放牧,春夏住在帳篷里,秋冬進城窩冬。漢兒守城,在周圍屯墾,為秋冬來窩冬的契丹牧群過冬的糧草,農業和牧業,契丹和漢兒,結合的十分緊密。定居生活帶來的安穩,增加了人口。光是契丹人,就能拉出四十萬控弦之士,這已經跟歷史上的匈奴人、突厥人強盛時期不相上下。另外還能征發漢兒參軍,還有大量仆從軍,軍事力量極其強大。
這樣一個國家,放在自己背后,誰敢大膽南下?
所以李睿集團才選擇阻斷契丹人干涉的通道,將契丹人東進的驛道掐斷。只要掐斷了驛道,契丹人就失去了東進的能力。契丹人生活始終比漠北民族優越很多,也導致他們始終沒有漠北民族那么堅韌,早在耶律大石時代,他們就無法在沒有基地支持的情況下,調動七萬軍隊東征,不像蒙古人,喝著馬奶,就能橫掃歐洲。無法東進,契丹人就算有百萬大軍,也無可奈何。
李睿他們判斷的很準,在切斷了克烈道之后,西遼就默認了。只求將東方的契丹人讓他們帶走,沒有展開大規模報復。至于會不會聯合南宋夾擊,李睿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契丹人如果有能力長途奔襲,他們就不至于隱忍。現在克烈道已經斷絕,契丹人已經無力東進,跟誰結盟都只能唱高調,罵幾句出氣罷了。
李睿他們還認為,契丹人已經不可能不顧一切的東征了,因為他們西域的疆土太廣大,東起高昌,西至大秦,都是他們的國土。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和多瑙河這四條大河下游入海口都在西遼控制下,有大量的沖積平原和豐美草原,契丹人不可能舍棄這里東進,因為西邊的敵人不可能不抓住機會奪取這里。
契丹人在他們強勢的時候,占領了西方太多好地方,但他們四周的對手卻都很強大。
北方的女真人自不用說,膨脹的比契丹人還厲害。女真人不像契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