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
一項科技是火槍的出現,火槍實際上比大炮更讓游牧民族絕望。在火炮時代,大炮加騎兵的滿清八旗,依然能壓制明朝軍隊。但開始使用成熟火繩槍技術,并采用更合理的戰術的哥薩克人,就讓八旗兵無可奈何。圍攻雅克薩這種幾百人防守的小城堡的清軍,不得不出動數萬軍隊長期圍困。
火槍技術,是宋人官員發明的,但成熟則是在西方。因為東方的軍事技術走向了一個極端,中原扎甲和硬弩都被制造的極為精良的情況下,其實類似武器很難走向成熟。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當一個組織,一個國家,某種優勢太大的時候,就只能沿著這條軌跡繼續下去。
哪怕到了現代,這種規律都在起作用,一些壟斷型企業,在某種優勢太大的情況下,根本就不會去創新。柯達相機技術太好,讓他們發明了數碼相機后也沒有持續改進,因為早期的數碼相機不可能跟他們制造的傳統膠片相機質量相比,于是日本人買來了技術,改進數碼相機淘汰了柯達。微軟在封閉操作系統太強大,讓他們錯失了開放系統,成就了谷歌。
中國人在唐朝時候,同時制造玻璃和瓷器,但到了宋朝,因為瓷器技術更早成熟起來,玻璃產業就消失了,不在繼續改進,退出了市場。扎甲可以大批量生產之后,板甲就沒有空間誕生。神臂弩各種型號齊全,早期火槍就沒有用處,自然不會去發展。
革新很多時候,反而是弱勢群體的無奈選擇。宋人各種武器發明,主要是因為軍事劣勢下的賭博,寄希望于出奇制勝。優勢勢力,往往選擇更成熟的方案。騰訊這樣的巨頭,往往不會自己去搞創新,而是讓市場上的小公司試錯,等他們找到了合適的技術,然后收購這些公司。
在這種跟馬太效應相反的效應下,西方人率先搞起了火槍。他們未必是從宋人手里學到的原始技術,因為早期火槍,跟火炮一樣,都是靠點火發射,在東方稱之為手炮。如何小型化,需要材料技術的進步。小徑的火槍,早期很難產生跟大口徑火炮一樣的威力,因為火槍槍管太薄,無法承受太大的火藥爆炸威力,因此早期火槍威力和射程跟硬弩無法相比。在東方根本沒有市場,只是作為玩具。而西方人沒有特別發達的弓弩制造產業,制造弓弩需要的牛角等材料,在西方價格太高,反倒是制作火槍的鐵皮更便宜。
于是西方武器加工中心的米蘭,率先發明了板甲和火槍。他們有技術,有市場,西方頻繁爆發的戰爭,是他們最好的革新動力。
火槍經過長期改進,從一開始的手炮,在發明了扳機機關之后,就徹底跟火炮產生了差異。然后短槍慢慢變成長槍,口徑從胳膊粗細逐漸變成拇指粗細,重量可以從以前的守城工具轉向野戰武器。
火槍的出現,徹底讓游牧民族的個人勇武作用下降,一個不那么勇敢的士兵,經過嚴格訓練,在紀律約束下,機械的站在戰場上,射出的子彈威力,跟一個勇敢無比的士兵射出的武器具有同等的殺傷力。
火槍的出現,還讓游牧民族可以低成本組建軍隊的優勢變得無用。以前游牧民可怕,是因為他們天然的全民皆兵,農耕名族組建士兵的成本很高。但現在拼的不再是兵力,而是生產。兵力多寡,取決于誰能為自己的軍隊足夠的武器裝備。
所以當蒙古人哪怕聚眾數萬控弦之士,也無法沖擊幾百個火器士兵的屯堡之后,他們就失去了繼續劫掠的能力。
但火槍這項技術,也不是讓游牧民族走向衰亡的決定性技術。至少在東方是這樣,因為大燕帝國哪怕引入了新的火槍,也沒有持續發動進攻。作為防守,用硬弩和大炮的二線屯戍大燕軍隊也足以勝任。
另一項主要技術,是鐵路技術的成熟。蒸汽機推動的火車,讓快速動員變得可行。大燕帝國出于戰略考慮,修建了狐狼道鐵路。很顯然,這是一條跟遼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