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一樣,不可能盈利的鐵路,是用軍隊的軍費修建的。
趙明信這個精通商業(yè)的宰相上臺后,開始大量裁撤北方駐軍。十萬用于穩(wěn)定草原的駐軍被縮減到了兩萬,十萬長城守軍被全部裁汰。用節(jié)省的經費,修建了這條草原鐵路。
縮減北方駐軍之后,一些部落確實出現過叛亂。但快速調兵的能力,讓他們在摧毀少量士兵防守的城堡之前,大燕帝國就能將內地軍隊運送過去。經過數次這樣的危機之后,大規(guī)模的草原民族叛亂就結束了。
鐵路建設,對生產的貢獻自然更大。鐵路往北延伸到了貝加爾湖地區(qū)的蘇武城后,連森林地區(qū)的木材都能變成資源,林木部族砍伐大量優(yōu)質木材輸送到南方造船、制造家具。克烈人、蒙古人的牲口直接輸送到內地,變成吃貨嘴里的鮮肉,簡單肉質的皮革、羊毛,大規(guī)模出口變得可行。
鐵路帶來的運輸能力一方面讓草原民族低成本動員優(yōu)勢被中和,一方面讓他們可以換一種方式生存,在生存壓力之下,他們只能放下彎刀,拿起剪刀。
于是,廣袤的北方草原和森林,才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成為中原王朝的直接領土。采用郡縣制管轄,而不需要羈縻。
這些主要發(fā)生在趙明信任期內,他作為宰相,在史上被認為是一個守成宰相。一直沒什么激進之舉,最大的貢獻被認為是為后兩屆朝廷積累了力量。因為在綦業(yè)用四年財政緊縮償還了債務之后,趙明信用十年任期,積攢了二十億盈余。
這筆錢讓后兩任宰相,用二十年時間進行了大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