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的人物該說出來的故事。當然,老師們是懂的。所以,老師們也沒有再提。
聽完了‘偶像’的故事,老師才開始引入正題。
“仰亞老師,聽說,你可是我們這里,年輕人當中,蘆笙吹得最好的,現在,怎么很少聽到你吹了呢?”
老師問這個問題,就有點沒水平了。誰不想吹啊,可是,我還年輕嗎?我已經三十來歲了,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阿爸了,再說了,現在,我、這樣的家,我還能只顧著自己吹蘆笙嗎?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我也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我也有家要養,有孩子要撫養,有家要過啊。所以,仰亞只得苦笑一聲,說
“唉!現在老了,哪還有那些激情啊。”
“可是,你前幾天不還是用小亞金的玩具蘆笙教他們吹蘆笙跳蘆笙舞的嗎?”
這,就是今天兩老師帶娃來的目的。
這一‘將軍’,仰亞是有千軍萬馬也走不過‘楚河漢界’了。甜言蜜語可不是馬后炮啊,也不是臥糟馬、措子車。而就是一個過河的小卒子,死死地頂在了仰亞這‘老王’面前。這個小小年紀的老師,就是這顆‘卒子’。
“啊,那是逗著小亞金他們幾個小孩玩的。”
“可是,仰亞老師,你這一逗著玩,一下就把我們拍在沙灘上了啊。幾個孩子一回到學校,把你教給他們的蘆笙舞一跳出來,直接就把我們教了十幾天的東西給否定掉了啊。”
“啊?”仰亞看了看自己身邊的兒子小亞金,又看看周圍一圈的二十幾個孩子。
是自己的兒子出賣了自己啊。
仰亞再尷尬不過了。可是,兩個老師卻又笑了起來。
“仰亞哥,你也別怪小亞金了,他們也不知道這后來發生的事情。今天,是我們兩個老師的主意,特意過來找你的。來找你,也就是因為孩子吹蘆笙的事情。”
“嗯?找我?孩子吹蘆笙的事情?”
“是的,仰亞老師,現在,我們是真心地叫你一聲‘老師’,因為在這方面,你確實是我們的老師啊。”
這時,兩老師才把今天來的真正的目的說出來——
六一兒童節,是每個學校都要舉行的針對孩子們的節日,是給孩子們表現的一個機會,小亞金他們這種鄉村小學也不例外。
這樣一來,責任就落實到了幾個剛剛分配來的老師身上了。學校以及上面也一再強調,不能每年都編那么幾個洋不洋土不土的節目來糊弄學校,更不能用這種沒水平的節目來糊弄孩子們。所以,今年的六一兒童節,學校也想有所改變,特別是在孩子們節目的編排上。
所以,也就才有了小亞金偶然地‘表現’了一段‘蘆笙舞’后,就被老師抓住不放,而硬是要把這個節目編出來。
可是,幾個年輕老師,在師范學校的時候,也是學過跳舞的,可是,這種民族蘆笙舞,她們還真的只是一知半解,根本就沒有誰認真地給她們上過課,或者說是正規地培訓過。
這個,在現在這個也在慢慢地漢化的民族村寨里,很多民族的東西也不太被大家接受和宣傳了。反而是從外面來的一些什么流行音樂呀,外來舞蹈呀樂器呀,讓年輕人看來更加的時髦,也更讓他們感興趣。包括在師范學校里也是一樣。所以,這些年輕的老師們根本沒有機會學到真正的民族蘆笙舞。
那天,看到了小亞金的‘表演’后,兩老師才突發奇想,再加上自己的想像和創造,才勉強編了那么一個‘蘆笙舞’來。可是,就連她們自己也不知道,她們編的‘蘆笙舞’跟真正的蘆笙舞到底有幾分的相似。
直到今天,被仰亞糊弄了的幾個孩子(包括小亞金),把他們‘學到’的,到老師面前一展示。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所以,這才有了兩個老師直接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