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南書房,挺大的房間里面只是在靠近書桌的位置點著一支蠟燭,書桌上放著一個景泰藍的茶杯,茶杯還呼呼的冒著熱氣。
一個穿著青布長衫的瘦弱男子坐在書桌前面,正就著燭光閱覽一篇奏折,而跟前書桌的一角,還摞著好幾疊一尺多高的奏折。
這個瘦弱男子就是當今大明朝的九五之尊崇禎皇帝,而書桌上的奏折,則是他今天必須完成的工作。
按理說到現在為止,書桌上的奏折不能剩下這么多了,原因是崇禎皇帝反復閱覽了宣大總督盧象升的奏折。
盧象升的長篇文章讓崇禎皇帝看得十分過癮,好象自己親臨戰場一般,看到建奴炮擊張家口堡的時候,他也捏一把汗,當看到天雄炮隊冷炮打擊建奴炮壘時,他不禁拍案叫絕,尤其是最后,讀到宋成玉督造的回回炮拋射漫天的磚頭瓦塊,象雨點般落在建奴炮軍陣地,轟打得建奴軍士抬不起頭來時,他甚至從座位上站起來,酣暢淋漓的長笑一聲。
“哈哈哈盧建斗真是一位能戰的帥才啊,小小的一個守城戰斗,竟然智計百出,差一點就把建奴炮軍扣住不讓走了,讓朕看奏折都看得熱血沸騰。”崇禎皇帝給一旁侍候的小太監下令,“讓王承恩過來,朕要和他說話。”
小太監連忙接旨,一溜煙的去宣王承恩了。
實際王承恩已經侍候崇禎皇帝一下午了,剛抽個空去吃一口飯,誰知皇帝又要找他。
不一會兒,飯都沒吃好的王承恩一溜煙的跑來見駕,崇禎的心情非常好,“大伴,這是盧建斗的奏折,你這個司禮監掌印也看一看吧。”說著就把盧象升的奏折給王承恩遞送過去。
王承恩連忙謝恩,接過奏折認真的看了起來,崇禎皇帝卻在一旁說話了,“盧建斗是一個老實人啊,他的奏折跟別人的不一樣,說的都是實話,從遼西傳來的戰報和文書,滿篇的宏言大論,吹捧文章,按照他們的說法,建奴所有的人都該死了好幾回了。”
“而盧建斗的奏折,只有樸實無華的戰斗,沒有一點吹捧自己的言詞,好的、壞的都說了一通,這樣的能員,放他回去丁憂,朕還有點舍不得呢。”
“皇上要是實在舍不得,那就下旨奪情就是了,以前還是有慣例的,”王承恩一目十行瀏覽完奏折,討好的說道。
崇禎皇帝讓他看奏折,他也不可能真的仔細瀏覽,他得時時察言觀色,為皇帝解憂。
“大伴,那是不行的,如果朕這樣下旨,就是把他盧建斗架在火上烤啊,這父喪丁憂可是人倫大事,此例輕易不能開。”崇禎皇帝苦笑著說道。
“陛下,天色已晚,您也要注意休息,”王承恩岔開話題。
“大伴,你看完盧建斗的奏折有何想法?”崇禎皇帝忽然問道。
“盧督師能率部抵擋數倍于己的敵軍,一則是倚城而戰,二則嘛,就是盧督師親自訓練的這一千多人戰力頗佳,其麾下多能人志士,尤其這個天雄炮隊,只是這個天雄炮隊不屬于任何將軍屬下,幾乎是盧督師的私人幕僚,這個嘛”王承恩小心的說道。
“是啊,這個不符國朝制度,本朝素來是文官制將,將制兵,也是其人數太少,且不披甲胄,故而未曾追究,但是此種模式,卻能助盧建斗處處勝利,接下來朝廷也要思慮一番吧。”崇禎皇帝說道。
“皇上,您的想法是?”王承恩不敢枉評國家大事。
“朕認為,建奴如今已熟知火器戰法,在張家口堡之戰中,其運用火炮的能力很為人稱道,而且他們成長很快,在長途奔襲之時,還能帶上十余門火炮,國朝當十分警惕啊。”
“大伴你看,”崇禎皇帝要回折子,指著文章末尾說道,“盧建斗辭職之心已決,唯一就是擔心其麾下幕僚的前程,想給那些人申請一個編制,朕覺得,在五軍都督府之下,設立一個參軍室,把他們安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