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聽唐超說著說著,人們就陷入想象了。
這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人造空間站啊,國際空間站只能成為過去式。
最長109來米對上最長300多米。
最寬73米對上最寬近200米。
最重420噸對上最重約2500噸。
不到1000立方米的加壓空間對上10000立方米。
這怎么比?
而且聽聞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比如高山上的日出日落前后,國際空間站的反光特別明顯,此時它的亮度也最高,如果使用單反相機加長焦鏡頭,是有可能把國際空間站拍攝下來的。
就是拍攝難度很大。
不僅需要提前查詢國際空間站的軌道位置,還要把相機的焦距和曝光值提前設置好,然后對準天空,在國際空間站出現在視野中的瞬間連拍,整個過程是比較短暫的。
但只要能拍到,基本上可以拍清楚國際空間站的輪廓。
當各種條件都適合,并且你的眼神有很好的話,你用肉眼都可以看到,頂多就是沒有單反相機拍的清楚,一個光點而已。
其實不止是國際空間站,就算是一般的人造衛星在展開太陽板時也有可能把太陽光反射到地面,如果角度合適,地面的人就能看到一顆快速移動的“星星”。
它們還常被人們誤以為是UFO。
一般的人造衛星和國際空間站都這樣了,那么比國際空間站大好幾倍天庭空間站是不是可以看的更清晰?
要是展開的太陽翼的那面正對地球,條件又合適,是不是肉眼可見模糊輪廓的光斑,長焦相機可以拍攝更清晰的結構呢?
是了,人類除了喜歡大的,喜歡奇觀,還是視覺動物。
只要五官長得好,三觀跟著五官跑
不僅看人是這樣,看機械設備也差不多。
喜歡大的,喜歡奇觀,那也得看得見啊,之前國際空間站能用肉眼看到一個亮點,之后的天庭空間站可以用肉眼看到隱約輪廓亮斑,這對比不就出來了嗎?
網友們的腦洞更大,在彈幕上暢所欲言。
“搞快點,我想在地面上就看到空間站!”
“想想那個景色,應該會很美吧,以前只在晚上看過快速劃過的光點,知道那是人造衛星或空間站,但根本看不清什么樣?!?
“以后宣傳太空探測就有模板了,到時候講完課,然后直接指天讓他們看就行?!?
“這么大的空間站不改成太空堡壘可惜了,別忘了火星上還有外星人呢?!?
“它的工業區里邊不是有制造中心和維修廠嗎?制造中心造零件,維修廠能維修就能組裝,那么理論上它是不是可以變身為軌道造船廠?”
“好家伙,你是說直接在太空軌道上造太空飛船嗎?我感覺很有搞頭啊,想想就激動!”
“我感覺可能有點困難吧,畢竟不是專業的太空造船廠,更多的應該是進行試驗,最多造點小零件對保證天庭自己的維護,或者對衛星進行維修,其他的……它能修奔月號飛船嗎?”
“不好說,這得看奔月號飛船出問題的地方吧?如果是壞了一點小東西應該能修,如果是壞了發動機,天庭空間站的軌道維修廠估計就修不了了?!?
“說那么多,都得等它建設完成了才能知道,這么大的太空設施也不知道多長時間才能建成?”
“快進到天庭空間站建成,然后抽獎我中了旅游票,我已經等不及了。”
一說到具體的建設過程,這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擔心,畢竟有國際空間站的例子在前。
它由十幾個國家合作,花了十幾年才建成。
如果天庭也是這樣,甚至因為體量更大花的時間更長,那豈不是等的黃花菜都涼了?
現在的人普遍沒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