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個人角度出發,朱翊鈞對晉商集團一直是持保留意見的。
晉商在晚明的歷次邊貿活動,無論是從明朝的政策上還是法理上講都是合法的。
作為一個講理又講法的現代人,朱翊鈞是覺得不能把明朝滅亡的原因全部賴到晉商頭上。
更何況晉商的背后是一個更為不可忽視的山西籍官僚集團。
因此朱翊鈞的心底總是覺得晉商尚能為之己用。
既然商人逐利,為何明廷之利會短于后金之利呢?
所以朱翊鈞覺得自己得先問問清楚。
他不相信范永斗生來就是里通外國的“漢奸”,就像他也不相信萬歷皇帝從小就是那般涼薄陰冷的性格。
他覺得八大皇商之所以會選擇勾通后金,除了商業上的利好之外,其中一定另有原因。
范明相當圓滑,他沒有正面回答朱翊鈞的問題,只是解釋道,
“去歲七月時,小民并不在撫順經商,撫順馬市商賈云集,小民所見所聞,不過是管中窺豹?!?
“且遼東邊事自有廟堂高官為皇上運籌得宜,小民井蛙之見,實不能登大雅之堂,又何敢有污圣聽?”
朱翊鈞心想,范明這兩句話把自己摘得倒干凈。
首先說明自己當時不在撫順,根本不知道努爾哈赤殺漢人的具體情形。
其次又表示在撫順馬市行商的商人不止他范氏一家,皇帝要問也不能只問他一人。
最后抬出遼東相關官員,暗示自己不敢隨意置喙邊貿政策。
朱翊鈞笑了笑,道,
“好聽不好聽的話朕也聽了不少了,不缺你這一句,朕要是想聽好聽的,直接去問東廠不就得了?”
范明身形一頓,以為朱翊鈞的意思是要把他發落去東廠詔獄,忙又跪下伏身道,
“皇上明鑒,小民確是不知?!?
朱翊鈞一見他跪下就頭疼,
“朕甚么都沒說,范掌柜怎么自己又跪下了?快起來。”
范明伏地不起,
“皇上既然著東廠與錦衣衛來捉拿小民,便是以為小民罪責當誅,小民沐澤皇恩,不敢求以財贖?!?
“皇上既已下定決心,又何必以遼東邊事反復詰問小民呢?小民只求皇上開恩,留得小民膝下三子一條生路?!?
朱翊鈞這下總算知道了為何方才范明一開口就要向皇帝捐家產了。
除了“萬歷皇帝喜好財貨”的傳聞作用外,范明表態要捐家產,其實就是在試探皇帝的態度。
他覺得東廠和錦衣衛捉人,要么要錢,要么要命,皇帝既然拒絕了送錢,那就是篤定要命來了。
范明的誤解讓朱翊鈞頓時左右為難了起來,他目前確實不想要范明的錢和命,但這并不表示他將來一定不想要。
朱翊鈞現在的和善是為了投資范明未來的效忠,可范明一上來就先假設朱翊鈞是個要錢又要命的暴君,頓時就將朱翊鈞的和善變為了一筆虧本買賣。
朱翊鈞心道,奸商碰上明君,誰能想到吃虧的竟是明君呢?
“范掌柜又沒做甚么虧心事,朕不過問上兩句話,怎么范掌柜就忙不迭地求起饒來了?”
朱翊鈞仍是笑著,
“范掌柜嚇得這么著,朕倒要問問張鯨,東廠這辦得到底是甚么事,連朕的旨意都敢當耳旁風。”
范明一聽這話,更是被唬得連連磕頭。
京師有諺曰,“寧逢虎狼,莫逢張鯨”,說的就是張鯨心狠手辣,比之虎狼吃人更要兇惡百倍。
倘或皇帝真因自己而責問東廠,那就等同于變相地得罪了張鯨。
張鯨是皇帝的心腹,言官彈劾了多少次都沒能扳倒他,何況自己一個小小邊商?
得罪了東廠提督,縱使自己今日不死,那往后還能有安穩日子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