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淳的侄孫女后來嫁了滄州張氏,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長大之后嫁給了河間紀家,又生了《四庫全書》的主編者之一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里提到曹化淳也是堂堂正正,絲毫不像是有甚么“文字獄”的樣子“先外祖母言,曹化淳死,其家以前明玉帶殉。越數年,墓前恒見一白蛇。墓為水嚙,棺壞朽,改葬之日,他珍物俱在,視玉帶則亡矣?!?
如果“曹化淳開門迎闖軍是東林黨污蔑”這一說法成立的話,在清朝就變成了——
乾隆朝那個大名鼎鼎的紀曉嵐在喊曹化淳侄孫女為外祖母,又在有滿朝上下經歷嚴酷“文字獄”的情況下,
不顧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皇帝對曹氏家族的殊恩與重用,
非要附和前朝的東林黨人,在修撰《四庫全書》時往對崇禎皇帝忠心耿耿的太監曹化淳身上潑臟水。
而且不僅是他紀曉嵐一個人潑,是清朝三百六十多位編撰《四庫全書》的高官學者集體附和晚明東林黨,一齊往在康熙元年去世的曹化淳身上潑臟水。
曹化淳運氣也是真的好。
清朝前期文字獄嚴查明史私史時,竟然還能順利地讓后代傳抄《被誣遺囑》及《感懷詩》,極力為自己辯誣,家人該做官的做官,該嫁人的嫁人,該生紀曉嵐就生紀曉嵐,一丁點兒影響都沒有。
后來大清亡了之后,隔了四百多年,還能在各種明末小說中充當效忠于崇禎皇帝的正面人物,拳打東林腳踢勛貴,一個為崇禎皇帝修墓的請求能吃了四百多年福利還沒吃盡,果然不愧為崇禎皇帝當年最寵信的司禮監秉筆。
“曹化淳開京城城門迎闖王”的問題就解釋到這里,接下去男主依然會覺得是曹化淳開門迎的闖王。
我想說的重點是,以男主的視角來看,公公們開門迎闖王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因為宦官這個群體在封建社會中也是被皇權壓迫的一環,就像男主在第二卷第三十七章里認為的一樣,
曹化淳開門迎闖王不是背叛了大明,而是他當時已然決定要和人民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