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遠了,翻過那座山頭,差不多就到了。”
天色微曙,山中云氣浮生,沿途煙嶺隱隱,古柏森森,“噠”、“噠”、“噠”的馬蹄聲,踏破了清晨的靜謐。
馬車徐徐而行,白衣雪重新躺下身子,以臂作枕,問道“大師,我們這是要往哪里去?”
一劫道“寶山。”
白衣雪道“寶山?”尋思“是了,那位神醫,想來如仙人一般,與清風白云作伴,在山中避世而居。他醫道精湛,慕名前來求醫問診的,自是絡繹不絕,不過想要見上他一面,須看‘因緣’二字了。”耳畔果然聽到一劫說道“只是他……此刻在不在家中,還須看我們的造化了……”言語吞吞吐吐,似是往下不知如何措詞。
白衣雪見他沉吟不決,苦笑道“這位神醫倘若不在家中,我這條小命,就算是沒了。”
一劫微微一笑,道“天氣如此寒冷,他即便不在家中,多半也不會走遠,施主無須過于擔心。”他本來想說“那人脾氣十分古怪,如此冒昧登門,還不知他肯不肯醫治”,聽白衣雪如此一說,暗暗松了一口氣,不過心中的隱憂,卻是難以盡去。
白衣雪道“嗯,倘若我們來得不巧,這位神醫進山采藥去了,或是出門訪友去了,過個日,總該回來吧。”自個尋思“這寶山山勢逶迤起伏,綿亙百里,不過與冰峰林立、人跡罕至的雪山絕域相比,卻是差得遠了。那位神醫果真出了門,不至于隔個一年半載的,才回到家中。”
白衣雪哪里知道,這寶山雖不比雪山雄偉,卻是大有來歷,它正是趙宋皇室避難偏安期間,在江南的攢殯之地。
建炎三年(1129年)的四月,宋哲宗趙煦昭慈皇后孟氏,病逝于紹興,年五十九。由于位于中原鞏縣的皇室祖陵,已經陷落于金人之手,孟太后生前留下遺詔“殮以常服,不得用金玉寶貝,權宜就近擇地攢殯,候軍事寧息,歸葬園陵,所制梓宮,取周吾身,勿拘舊制,以為他日遷奉之便。”
孟太后在遺詔之中,說得清楚,一是要將她就近薄土淺葬,葬事不可奢華;二是要等到王朝之師北卻胡虜,恢復中原之日,自己還要歸葬于祖宗的陵寢。
趙構與孟太后感情親厚,待其如親生母親一般。孟太后駕崩之后,趙構尊奉遺詔,派出懂得堪輿之術的禮部侍郎楊華出去卜地。經過一番奔波,楊華最終相中紹興東南寶山山麓下的一大片平地。他在奏章上說“泰寧寺之西,山崗偉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層巒朝拱,氣象尊崇,有端門、旌旗簇仗之勢,加以左右環抱,顧視有情,吉氣豐盈,林木榮盛。”奏章言之鑿鑿,建議朝廷將此處作為暫殯之地。
趙構采納了楊華的陳奏,下詔在寶山建造陵園,安葬孟太后。因日后一旦恢復了中原,諸帝、后還要遷葬于伊洛,寶山即為帝、后們的攢殯之所,實陵而名不以陵,故以攢宮為名,寶山又名攢宮山。
其后,宋徽宗趙佶與其皇后鄭氏的梓宮,被從北方迎回,遺骨也攢殯于寶山。趙佶的攢宮稱為永佑陵。
孟太后當初暫厝寶山,其中自有“憤激三軍之心,不絕中原之望”的意圖,只是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她與其后南宋諸多帝、后,在寶山“暫厝”,竟成永古。
宋室南渡之后,延祚一百五十三年,有六位皇帝、七位皇后,均停柩待葬于此,先后建成徽宗永佑陵、高宗永思陵、孝宗永阜陵、光宗永崇陵、寧宗永茂陵、理宗永穆陵,以及度宗永紹陵等帝陵攢宮。他們長眠于地下,苦苦等待著自己遷葬于祖宗陵園的那一天。
然而他們一心歸葬的祖陵,先是遭到劉豫偽齊政權的瘋狂盜掘,諸陵幾乎被洗劫一空。其后蒙古滅了金后,控制了鞏洛之原,諸陵地面上的建筑,除了石雕之外,蒙古統治者將其“盡犁為墟”。后人有詩嘆曰“南朝還有傷心處,九廟春風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