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山脈中的一座小山而已。因為山頂上有一塊天然大石,如同圓柱一般,頂天立地,直聳云端,因此得名天柱山。
小丁攀到峰頂,一眼就看到了天柱道長的道觀。上前敲門,有小道士打開門,小丁說明來意。小道士進去稟報,沒多久,天柱道長就笑瞇瞇地出來迎接了。
天柱道長對小丁還是十分感激的,那次替三山鎮的張地主家捉鬼,要是沒有小丁的幫忙,他自己可能早就反被那些厲鬼給弄死了呢。
小丁幫他捉住那些小鬼之后,他便把捉住的鬼帶回了道觀,讓弟子們幫著護法,他則對厲鬼們進行了超度。那些厲鬼最后全都被他超度去往冥界準備輪回去了。
后來張地主如約給了天柱道長不少錢財,答應他幫他重修道觀,也早已經找工匠重新修葺過了。所以,天柱道長能夠得到這么多的好處,自然是不會忘記小丁的幫忙的。
把小丁讓進主院的廳內,命令徒弟給小丁沏上茶來。
兩人簡單寒暄之后,便各自敘述了別后的經歷。
小丁的經歷有些多,便只選重要的簡單說了一下,最后兩人說到了這次前來的主題。
當天柱道長聽小丁講述完來意之后,卻是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道:“田施主這次恐怕要白跑一趟了。貧道雖然從先師那里學會了一些玄奧之術,卻是沒有學過這招魂之法的。”
小丁一聽,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他心底一涼,暗道,連天柱道長都不會,這該去找誰呢?他所認識的僧人道士,有金剛門的玄苦大師,玉清門的幾名老道姑,還有迷云宗的掌門弘宇真人。只是,玉清門的人主要都是研究煉藥,迷云宗的主要都是研究陣法,金剛門的玄苦大師貌似也沒有聽說過他去研究過什么鬼神之術。
據小丁所知,他所認識的這幾位僧人和道士,貌似都不是擅長鬼神之術的人。他眉頭緊皺,仍是不死心地說道:“天柱道長,你難道就不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天柱道長沉吟了許久之后,這才摸著胡子說道:“田施主莫急,貧道雖然對此無能為力,但是貧道卻可以幫你引見一人,他或許可以幫到于你。”
小丁一聽,立即又燃起了希望,連忙問道:“不知道長所要引見何人呢?”
天柱道長微微一笑,說道:“田施主可知道我們天柱山的師門是來自于哪里嗎?”
“不是您的先師傳承下來的嗎?”小丁疑惑說道。
“我的所學是來自于我的師傅,但是我師祖的所學卻是來自于荊州青云山的青云觀。”天柱道長緩慢說道。
“荊州青云觀?”對于青云觀,小丁倒也有所耳聞,前不久的江湖門派大集會,前往膠州去火拼天羅門和地煞谷的那些門派里面,還真就沒有青云觀的人來參加。當時就曾有江湖人說過這事。然后就有人解釋說,可能是因為青云觀的人全是修道之人,無心參與世俗瑣事,所以就沒有參加。
小丁也是那時候才聽說有個門派是叫做青云觀的。
見到小丁充滿疑問,天柱道長繼續解釋道:“我們天柱山一脈的先祖,乃是當年青云觀的一名門徒,后來因為觸犯了門規,被青云觀給逐處了山門,然后我們先祖就來到了天柱山,創下了天柱山這一脈。我們雖然沒有開宗立派,卻也傳承了上百年之久,傳到我這里,已經是第五代門人了。”
“這么說來,那青云觀的人肯定懂得招魂之法了?”小丁接著問道。他想從天柱道長這里能夠得到確切答案,免得自己再次白跑一趟。
可是,天柱道長給他的答案,卻并非是肯定的答案:“這個嘛,我想他們應該是能夠懂得的,因為我們天柱山的所學,就全都是這些與鬼神有關的玄奧之術。而他們青云觀的人,據說最擅長的就是繪制符箓,我上次與你一起捉鬼之時,所用的符箓,便是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