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張的說,只要劉弘能做到讓天下所有地方官府,都用此時張蒼手上這卷竹簡所記錄的方式記錄財務(wù),漢室的行政效率就能肉眼可見的翻倍!
而對此時的劉弘來說,最需要的就是這種政治成就——肉眼可見!
撇開陳平等‘德高望重’的政敵不論,劉弘十四歲的肉體年紀,就讓劉弘地政治威望天生處于劣勢地位。
無論劉弘做出多么有深意,多么福澤子孫的舉措,輿論都會不可避免的認為:陛下年不過十四,必然想不出此等良策;此當是朝堂諸公之共謀吧?
這也算是少年皇帝們的悲哀了——臣子做錯事,是皇帝沒能壓住場子;自己做出了成績,又會變成臣子的功勞,皇帝能掛個名都算不錯了···
但若是推行數(shù)學改革,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了——輿論頂多頂多會認為,這樣新奇的‘記數(shù)’方式,應(yīng)該是對《九章算術(shù)》有深刻研究的張蒼所提出,尤其是在未來幾年,朝堂在張蒼主持下推行‘審計’制度之后,這種說法的可信度將達到頂峰。
看上去,功勞還是變成了臣子的,劉弘只得一個‘虛心納諫’之名?
實際上卻并非如此。
首先,張蒼一人獨領(lǐng)功勞,與‘朝堂諸公’共謀之功,對劉弘的意義就不一樣。
張蒼獨領(lǐng),那劉弘就是知人善用;朝堂共謀,劉弘就只是被‘大勢所趨’。
最主要的是——作為當事人,張蒼自己心里最清楚,這件事究竟是誰的想法。
甚至基于此,將來張蒼正式推行‘審計’制度時,也會潛意識的認為,‘審計’制度也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得到了劉弘地‘啟示’——作為后世人,劉弘當然會以‘先知者’的角度,改善張蒼提出的審計制度,盡量將未來可能出現(xiàn),或在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的漏洞規(guī)避。
這樣一來,張蒼就不太可能如歷史上那樣,與身為皇帝得劉弘起齷齪了。
而和睦的君相關(guān)系,對于劉弘未來的計劃而言,至關(guān)重要。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