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話,歲首大朝儀,這些關于開國功侯家族復封的詔命,就將正式下達。
若說復封開國功侯一事,使得因陳、周集團倒塌而陷入不安朝堂的朝堂重新穩定了下來,那還有幾件事,就是與劉弘的皇位法統息息相關了。
——大行皇帝劉恭的蓋棺定論,以及劉弘登基五年,卻仍舊沒有改元元年!
這兩件事,無一不讓劉弘傷透了腦筋。
出于孝道的顧慮,劉弘只能也必須維護呂后光明偉岸;遍封諸呂為王侯、罷斥王陵等鍋,劉弘也能勉強摔倒‘呂氏子弟’身上。
但原主的哥哥,孝惠皇帝劉盈長子,史稱為漢前少帝的劉恭,在不過十余歲的年紀夭折于皇位之上一事,卻是無論如何都解釋不清的···
無論劉弘如何扭曲事實,如何淡化處理,都無法改變天下人腦海中的固有印象前少帝之死,就是因為那一句‘吾未壯,壯即為變’。
“唉,難吶···”
揉搓著額角,劉弘不由為這位便宜老哥的智商感到哀痛。
即便是普通人,小時候被惡霸欺負了,也懂得壯慫;等長大了,再把挨過的奏都找回來。
就算是個傻子,也不至于光明正大的喊出‘我還小,等長大了再報復你’這種明顯找揍的話。
思慮間,劉恒恭敬的身影,出現在了劉弘視野之中。
看著劉恒如此模樣,再想起劉恒在歷史上的‘影帝’形象,劉弘腦海中,不由出現一種更為有趣的猜測。
“我這個便宜老哥,不會是被人忽悠了吧···”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歷史上的漢文帝劉恒,更多時候都是以淳樸善良、心懷天下百姓的形象出現。
但若是對歷史的了解稍深刻些,就不難發現劉恒最擅長的,是借力打力,借刀殺人!
劉恒打太極的功力有多高深,歷史上餓死囚車之內的淮南厲王劉長,絕對有著深刻的認知。
從這個角度出發,劉恭那句引來殺身之禍的抱怨,無疑就有趣多了。
當是時,可真是呂太后大權在握,滿朝大臣敢怒不敢言,陳平和周勃都不要臉到為呂后遍封諸呂為王尋找理論依據的時間點!
要說當時的朝堂諸公、開國功勛們,對呂后大權獨攬沒有意見,那就是在說笑了。
那有沒有這樣一種可能朝中大臣惱怒于呂后所為,又出于槍打出頭鳥的顧慮,不敢自己出頭,從而將劉恭當槍使?
越想,劉弘就覺得可能性越大——呂后一朝的臣子,大都不是什么剛正不阿的人。
若非如此,劉弘穿越之初,也不至于因王陵主動投靠,而感到老懷大慰了。
事實就是這幫跟隨劉邦南征北戰,打下漢室江山的開國功侯,在大權獨攬的呂后面前,通通變成了軟腳蟹!
除王陵一人之外,再也沒有哪怕一個開國功侯,在呂后遍封呂氏子弟為王為侯時,說出一聲太祖高皇帝白馬誓盟者,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要是這幫家伙光是慫也就算了,偏偏呂后一死,這幫欺軟怕硬的敗類又跳了出來,外聯諸侯、內結朝臣,硬生生把長安所有呂氏子弟屠戮一空!
想到這里,劉弘便在心中默默心疼起便宜老哥前少帝那句‘壯即為變’,只怕是敢怒不敢言,不言又不爽的開國功侯,向呂后發出的試探。
亦或者說,那個誘導劉恭作死的人,實際上已經達成了自己的目的逼呂后廢立天子,好使呂雉陷于不義!
如果真是這樣,那諸侯大臣共誅諸呂時的說辭,也就不難猜測了:呂后女聲而臨朝,因天子年少之言便動輒廢殺,長此以往,劉氏盡亡矣···
“呵,倒也不算笨?!?
這么說來,燕趙先后共四位劉氏諸侯死在王位,高皇帝劉邦八子今只存二人,背后也不難看到開國功侯集團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