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弟弟,給死去的皇帝哥哥爭取一個死后待遇,身后清名,有錯嗎?
這是兄友弟恭的典范吶!
再者說,皇帝要理順自己的皇位法統來源,本來就是應該的;臣子要是提反對意見,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洗清‘居心叵測’的嫌疑。
這也是劉弘毫無顧忌的通過‘蓋棺定論’的方式,將前少帝的事理順的原因——漢室的禮制思想,根本沒有那么濃厚。
尤其是開國功侯盡皆‘屠狗之輩’的漢初,禮制,真就只是有用就拿來用,沒有就丟到爪哇國的橡皮擦。
不過,在論定劉恭的謚號之前,還有一件事,需要劉弘先解決。
——此時此刻,朝臣百官雖然都已走進殿內,但都只是在殿門處堆積,等候劉弘挨個召喚。
這也是漢室,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大朝儀,所特有的政治流程了:為三公九卿排座次,以確定政治秩序。
可千萬別以為,這只是‘誰坐哪兒’的簡單問題——九卿有司在新皇首次大朝儀上的座次排序,將直接影響各自的地位高低!
坐在靠前位置的,雖不至于對排位靠后的指手畫腳;但在某事需要雙方合作完成的時候,這主次之分,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朝堂下令,制造一批武器軍械,為長安南北兩軍換裝。
這種時候,此事就牽扯到少府、衛尉、內史三個九卿屬衙了——少府負責制造,衛尉掌南軍,內史名下的中尉掌北軍。
既然少府要制造軍械,那自然需要時間,也就必然會出現一個問題:南軍和北軍,優先供應給誰?
又或者說:少府的材料只夠兩者其中一個換裝時,該讓誰先等一等?
再比如:朝堂打算建造馬廄,同時又要興修水利,可是錢只夠做其中一件事,那是先讓內史修水利,還是讓太仆建造馬廄?
答案,就藏在今日這樣特殊的日子中,九卿主官在殿內的位次。
如開國第一次朝儀,劉邦以蕭何功列第一,位首座,便為漢室‘丞相列朝臣之首’奠定了法理基礎。
在如今太尉罷設,三公只剩丞相、御史大夫二人的情況下,三公的座次基本不會有什么變數。
真正的重頭戲,在九卿的座次順序!
作為極具封建時代特色的行政制度,漢九卿所暗含的政治意圖,可謂是涵蓋所有與天下有關的工作。
如內史,全名治粟內史,除了象征政權‘以農為本’的執政綱要外,還象征著關中在整個漢室的特殊地位。
郎中令屬衙,看上去只負責皇帝的個人安全,但由于其人員組成,以功侯勛貴子弟組成的緣故,也象征著皇帝‘依舊視功臣為柱石’的含義。
除此之外,九卿有司也都有著其特殊的政治象征。
——廷尉,意味著法制思想;太仆,意味著馬政建設;宗正,意味著宗室宗親;奉常,意味著禮教、制度。
除了這些典客、衛尉、少府三者,又相對特殊一些。
衛尉特殊,是因為其本質上,屬于武職;衛尉的座次排序,意味著皇帝尚武之心。
少府看上去是皇帝的私人小金庫,但對于政權而言,又擁有資源調控、市場穩定的作用,象征者皇帝對民生民計、國防事業的重視程度。
而典客目前而言,則算是漢九卿當中,最沒有存在感的一個單位···
周邊小國家,要么不好打,要么打下來沒甜頭,甚至如西南夷那樣,又不好打又沒有甜頭。
大國就一個匈奴,但具體到匈奴事務時,典客的行政等級又不足以參與其中。
——有漢以來,典客在歷次大朝儀當中,唯一一次沒坐在最后一個位置,還是在呂太后時期,最后一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