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一臉笑意的接受著謾罵,環顧一圈后,發現滿屋子皆是蔡黨成員,而且都是鐵粉那種,心里不禁咒罵起那個領路的小太監。
很顯然,肯定還有別的側殿供帝黨成員等候上朝,而那個不開眼的小太監竟然直接把他送進虎口,真是太狠了,如果是有意而為之,那這里面的陰謀可就太大了。
如果把此次朝會比喻成兩軍作戰,那,小太監的這種做法無疑是把主將引到敵人腹地。
李彥自然沒有趙子龍那般神勇,可以在百萬軍中殺個三進三出,更沒有諸葛亮的詭辯之術,舌戰群儒而不落下風。
但,他也不會就此轉身離去,腦中極速思考著該如何處理眼前的困境。
好在群臣不像村頭潑婦那般喋喋不休,看李彥不還嘴,便也就興致不高,罵聲漸漸弱下來。
李彥嘿嘿一笑,道“累了吧。”
“呸,真不要臉。”
“厚顏無恥!”
……
……
只三個字又引發新一輪罵戰。
待殿內再次安靜,李彥突然正色起來,瞇著眼睛從每一個人臉上掃過,“李某聽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今天想分享與諸位聽,只有五個字,欺老不欺小。”
說罷,李彥豪氣的拂袖而去,待站到殿外,長出一口氣,舒緩一下緊張的心情。
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氣勢真能把人壓垮,要不是他的內心足夠強大,今天必栽跟頭。
……
殿內鴉雀無聲,眾大臣回味著李彥走之前留下的那句話,再看看大口喘氣的蔡京,皆心慌起來。
常言道人活七十古來稀,蔡京今年可七十多了,滿打滿算還能有幾個年頭可活?
雖然八個兒子有六個是學士,但無不是在蔡京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皆不堪重用,與其父相差甚遠,
而且老大蔡攸向來與蔡京不睦,這事眾所周知。
所以蔡京死后,那他們可還指望誰?
蔡京也瞧出眾人的心思,驚嘆李彥小小年紀就能做到殺人誅心,最主要是膽大,有些人心里有,但嘴上不敢說,可李彥不同,似乎沒有他畏懼的事。
“老夫,老夫且死不了呢。”蔡京只能不咸不淡的說上一句,企圖穩定“軍心”,可此時,這句話就有點太蒼白無力了。
……
一通鼓響過后,大慶殿內,蔡黨、帝黨分列兩旁,趙佶端坐在閃著金光的龍椅上,掃視群臣,片刻后,言道
“大宋自建國以來,便與契丹常年交戰,先帝曾大敗契丹于澶州,但先帝仁愛,不愿看到百姓為避戰亂而流離失所,成為天涯浪蕩、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悲慘流民。
這才含淚簽下澶淵之盟,企圖用仁心感化。
朕繼位后,雖與遼未有大爭端,但小摩擦不斷,足以說明遼賊野心不死。
如今遼節節敗退,此絕佳的機會,朕決定對遼出兵,一舉滅之,完先帝未成之偉業。”
李彥聽著趙佶激昂慷慨的、說了足足有十分鐘的開場白,演講功底真是不錯,沒有照本宣讀,可以感覺到,每句話都是發自肺腑。
蔡京作為百官之首,理應率先發言。
顫顫巍巍的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中間位置,躬身道“老臣有不同意見。”
意料之內。
所以,趙佶并不奇怪,淡淡的回道“宰執請講。”
“老臣以為,三足鼎立應兩弱者相交對抗強敵,若助強者,只會讓強者更強,日后定也被其反噬,請陛下三思。”
趙佶微微點頭,道“宰執之言也不無道理,眾卿家也都與宰執意見一致嗎?”
此話問出,殿內出現一絲騷亂,群臣們如蚊蠅之聲一般低低細語,但等了許久也不見有一人站出來發言。
李彥低頭聽了一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