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該自己登場了,橫跨一步,朗聲道“臣有不同意見。”
“李愛卿請講。”趙佶笑道。
“回陛下,臣覺得宰相大人畢竟年歲已大,膽小也實(shí)屬正常。吾朝這些年厲兵秣馬,枕戈待旦,三軍將士摩拳擦掌,早已急不可待。而且吾朝與金國并無家仇國恨,又有什么理由出兵伐金呢?臣聽人說,到了一定年齡之后,都會患一種疾病,好像叫什么老年癡呆癥。所以,陛下應(yīng)該派一名善治腦病的御醫(yī)給宰相瞧瞧,以防萬一。”
這就是李彥路上琢磨出來的“偏鋒”,抓住蔡京年老體衰的弱點(diǎn)不放,正常辯論恐難以勝出,那就語不驚人死不休,反正有趙佶袒護(hù),蔡京也不能把自己怎樣。
與殿試那日不同,那時李彥無官無職,又初入京都,不敢過于放肆。
如今他在朝堂上也算是重臣,說出來的話分量也不可同日而語,自然暢所欲言,發(fā)揮不要臉的強(qiáng)項(xiàng)。
反正名聲也臭到極致了,正所謂債多了不愁,難道還在乎再臭一點(diǎn)嗎?
哄……
朝堂頓時亂作一團(tuán),趙佶驚的瞠目結(jié)舌,咂咂嘴,不知道這句話該怎么接,有心順著李彥的意思說,但看了看臉色發(fā)白的蔡京,又有些于心不忍,如果真一下子把宰相氣死在朝堂上,那后人會怎么說他。
李彥可以不計后果,但趙佶不行,不說非要青史留名,那也不能遺臭萬年啊。
所以支吾兩句,沒有言語,假裝衣領(lǐng)不舒服,低下頭慢條斯理的整理起來。
蔡京指著李彥,半天沒說出話來,因?yàn)樗簧荚谒阌嬀樱瑥膩頉]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和一個潑皮當(dāng)面對質(zhì),所以難免有些力不從心。
似乎與李彥這樣的人沒有道理可講,和他講道理不過是對牛彈琴。
其實(shí),蔡京不知道后世有一句名言,“你永遠(yuǎn)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很明顯,李彥就是那個裝睡的人,大宋朝的軍隊(duì)?wèi)?zhàn)斗力到底是什么檔次,李彥不可能不知道。
幽州境內(nèi)多是平原,在平原上打仗騎兵就是無敵的存在,而大宋朝全部騎兵加一起不過十萬人,戰(zhàn)馬不足六萬匹。
而遼國常備騎兵十二萬人,但,重要的是,每名騎兵配備三匹戰(zhàn)馬。
且不說契丹人的單兵戰(zhàn)力有多強(qiáng),就拿兩方的數(shù)據(jù)作對比,李彥還怎敢狂妄自大到這等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