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條路。
就像宗教壓迫催生逆宗教思維一樣,春秋戰國的數百年戰爭,使得漢人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而漢人的貴族學者在這樣的局勢下急需的不是逆反探索,而是一套約束思想,讓天下享受和平的方法。
于是,諸子百家誕生了。
其中的代表法、道、儒、墨,都是以約束人心為核心。
因為漢人發現,百姓的思想不能太自由,也不能不自由,需要一個標準來制約人心。
所以,縱觀先人,無論是三綱五常、仁義理智信,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或是道法自然、法家重典、墨家非攻,都是以人為本,教人如何做人。
可別覺得這是把人當傻子唬弄。這是關鍵,是中原大一統、疆域萬萬里的關鍵,也是漢人文化傳承數千年的關鍵!
正是這套思想,讓漢人在國力上領先世界一千多年,一直到被西方超越。
但非要給東西方文化分個高下嗎?
好像也分不出高下。
因為至少從后世東西方的做法來看,東方不一定輸,西方也不見得永遠領先下去。
因為東方已經意識到科技的重要,開始兩條腿走路。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且依舊沒有改變的契機。
好吧,這些高深的東西,還不是趙維這個剛開始讀書的人能想到的。
他也沒意識到,他剛剛那句話,如果為這些文人所采用,會讓漢人提前好幾個世紀開始兩條腿走路。
“文相,厚齋先生,讀書這個事,以前可以是當官之選??墒乾F在,國都亡了,咱就別抱著不治天下不讀書這種想法了吧?”
“功利一回又如何?”
“只要對大宋有利,咱就做!教匠人讀書怎么了?我覺得沒問題。”
文天祥和王應麟想了想,還是沒想通。
不是兩人頑固,而是士大夫讀書治天下,這就跟小鋼炮不可能那么大威力一樣,是這個時代的常識。
即使被趙維說動了一點,但心底還是有抵觸的。
王應麟苦聲道:“殿下為國之心,我等理解。只是...只是這回回炮不是讀書就能造的?!?
趙維一聽,不憤了,“為什么?”
王應麟道:“殿下不知,這回回炮之所以叫回回炮,是有原因的。”
“乃是忽必烈自大食萬里征用的兩個回回匠人,這兩人一為阿老瓦丁,一為亦思馬因。曾在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達智慧館中學習多年,精通機括之術,非我中原之學可以理解的。”
趙維一聽,“你看看,人家的匠人不也是有學問的,更該讓咱們的也掃掃盲了?!?
話說一半,神情一變,“厚齋先生再說一遍,誰?哪兩個回回匠師?”
王應麟無語,“阿老瓦丁、亦思馬因??!”
趙維聽罷,心說,這兩名怎么這么熟悉呢?他從保定劫來的匠人里,好像就有這么兩個人?。?
猛然一愣,朝著院外就吼,“馬小乙,趕緊給爺死進來!”
“快去看看,那幫匠人還有活的沒有?”
......
,
這章有點啰嗦了,但劇情需要。
好吧....這個年代的工匠,說實話,不是沒有高人,但是高人太少...
宋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