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城上那個叫孫桓的小兒,他父親孫河,原本是不是姓俞啊!”
“既然叫俞河,那好端端的為啥改姓孫啊!”
“嘿嘿,我聽說是孫堅納了俞河他母親作小妾,所以嘛,嘿嘿……”
“聽說俞河他母親,還頗有幾分姿色呢!”
“喂,孫桓小兒,這是不是真的啊!”
“你喊錯了,人家明明叫俞桓!”
“俞桓小兒,雖然你們家靠女人上位,但也不能數(shù)典忘祖啊!”
“俞桓小兒!俞桓小兒!俞桓小兒!”
漢軍已經(jīng)用出最惡毒,最損人的話語來激他孫桓出戰(zhàn),當(dāng)然這些話語都是法正想出來的,他就不信這樣罵下去,孫桓還能無動于衷。
不出法正所料,這般涉及到人倫的侮辱,早把孫桓氣得火冒三丈。聽到城下漢軍下賤的笑聲,孫桓氣得一拳砸在城墻上,咬牙怒罵道,“真是氣煞我也!我非要將這幫蜀狗碎尸萬段不可!”
“將軍息怒,眼下蜀軍勢大,我軍只宜堅守,不可出戰(zhàn)!”孫桓的一員副將連忙上前勸道,雖然他也理解孫桓為何這般憤怒,只是眼下真不能貿(mào)然出兵。
“唉!!!”
孫桓知道現(xiàn)在自己能做的只有忍受漢軍的辱罵,更覺得萬分屈辱,氣得拔出佩劍,對著城墻上亂砍起來。
“也不知陸遜何時才能派援兵前來!”本來孫桓就不滿陸遜一直袖手旁觀,現(xiàn)在極為暴怒的他更是在心里咒罵起來。
“唉,大王怎會讓一儒生統(tǒng)帥三軍!若呂子明尚在,我何須受這等恥辱!”
孫桓在軍中深得人心,因此漢軍在城下連著辱罵數(shù)日后,不僅僅是孫桓怒發(fā)沖冠,他麾下的吳兵也個個怒不可遏,發(fā)誓只等援兵一到,便要出城把漢軍殺個片甲不留,替孫桓好好出這個惡氣。
且說這夷道原名夷縣,只因其西北十余里便是長江支流夷水,故而得名。夷水又在夷道東北方流入長江。而隆冬之際,夜間極為寒冷,容易彌漫霧氣,尤其是夷道北面有兩條江水,霧氣更甚。每日寅時至卯時,大霧尚未散去,守衛(wèi)夷道城的吳兵必須萬分謹(jǐn)慎,在視線極差的情況下,提防漢軍趁勢攻城。
冬日又是晝短夜長,這一日辰時,天空方才逐漸變得明亮起來,可夷道城上的吳兵卻是驚訝的發(fā)現(xiàn),今日的霧氣比往日更為濃厚,站在城上宛如身處云端之中,放眼望去,皆是白茫茫的一片,就連城下的地面也完全看不清楚。
“今日如此大霧,更須提防蜀軍攻城!傳令三軍,不得懈怠!”在得到守城士卒的匯報后,孫桓立刻親自登上城樓,命令士卒多備滾木擂石,加強(qiáng)防御。
“將軍,東面似乎傳來聲響。”這時,一個守城士卒快步跑了過來。
城樓上視線不清,孫桓不敢大意,他一面命令軍士嚴(yán)加戒備,一面親自走到城樓東面,豎起耳朵仔細(xì)地聆聽起來。
“是馬蹄聲和喊殺聲!”孫桓身為武將,很快便分辨出這究竟是什么聲響。可這遙遠(yuǎn)的聲音,似乎不是城下的漢軍發(fā)出的,那會是哪里傳來的呢。
“莫非……援軍到了?”孫桓不由精神一震。
此刻,天上的大霧已開始散去,一名士卒在看清東面的情況后,忍不住興奮地對孫桓說道“將軍,快看!”
夷道城東面,一隊身穿綠衣,打著“甘”字旗號的東吳兵馬正直沖漢軍營寨而來,為首一將手舞一把大刀,甚是威武雄壯。很快,東吳兵馬震野的喊殺聲,便把尚在睡夢中的漢軍徹底驚醒。
“不好了,吳兵來了!吳兵來了!”漢軍頓時陷入一片慌亂之中,不少人甚至沒穿衣服就跑出了賬內(nèi),狼狽可笑的樣子,讓夷道城上的吳兵都忍俊不禁。
“吳兵援軍到了!速速撤退!”駐守在夷道城北面的馮習(xí)得知東吳援軍突襲,立刻下令撤退。西面的張南也慌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