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分析道,“更有悍將魏延駐守漢中多處險要,臣以為曹丕多半不會冒險,而是出兵攻打荊州!”
經過陸遜這么一分析,在一旁沉默許久的張昭在沉思片刻后,則是為難地說道“大王!臣擔心,若魏軍先奪了江陵等城池,怕是不會輕易交還江東!”
“張公之慮,遜也確實想過!”陸遜同樣知道自己計策的弊端,感嘆道,“荊州重地,魏軍既是吃進去了,焉有吐出來之理?”
畢竟孫權現在的身份是大魏吳王,若魏軍真的賴在江陵等地不走,別說孫權有沒有能力奪回來,他甚至連出兵的名分都沒有。
這其中的利害,孫權豈能不知。
但孫權左思右想之后,最終下定決心,咬牙道“二卿所憂,孤自然清楚!但伯言此計,勢在必行!這也是孤奪回荊州的唯一機會!”
當年孫權趁關羽北伐,一舉奪下空虛的荊州。但有了前車之鑒,劉備日后一定會對荊州嚴加防范,兩年前難得的機會,怕是再也不會出現了。
既如此,孫權倒不如賭上一賭,讓曹丕與劉備火拼一番。他們越是斗得慘烈,孫權便越有機會奪回荊州,這也是一個縮短與魏國國力差距的好機會。
事不宜遲,孫權立刻親寫一封書信,向曹丕表達了自己與劉備奮力交戰的經過,同時感嘆漢軍兵強馬壯,且深得荊州人心,自己難以抵擋,不得不放棄荊州。
當然,孫權也對曹丕不能出兵援助深感困惑和遺憾,并希望曹丕出兵南下,自己也會派兵相助,合兩家之力,攻破劉備。
此次孫權在與漢軍的征戰中,發現不少弓騎兵,尤其是那個白馬鬼將的馬鞍兩側配著兩個鐵質的馬鐙,可以讓騎兵在馬上更為穩當,孫權已讓工匠開始效仿制造。
不過,孫權可不會在書信中告訴曹丕這一點,他知道魏國的騎兵本就實力強悍,再添助力便更為可怕,眼下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劉備與曹丕兩敗俱傷,他好從中得利。
書信完成之后,孫權便令騎都尉趙咨帶著書信與禮物,再次出使魏國。去年,孫權正式受封為吳王后,曾派趙咨回訪魏國。面對曹丕各種刁難的問題,趙咨都能應對如流,不失江東威風,曹丕也對他大感驚奇。孫權聽聞此事后,也對趙咨大為嘉獎,并任命他為騎都尉。這一次,孫權還需要趙咨繼續鼓動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曹丕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