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懿說的有理,也不再有所顧忌。司馬懿當即正色高聲道“傳我將令,三軍備足糧草器械船只!三日后動身前往漢水,攻打襄陽!”
“將軍為何如此倉促進兵?”參軍梁畿忍不住說道,“此事非同小可,應先告知陛下,再等張遼將軍率軍前來!”
“兵貴神速!蜀軍既已知曉軍情泄露,必會有所準備!”司馬懿則異常果斷地說道,“宛城離洛陽八百余里,若等圣旨到來,遷延日久。介時蜀軍防備已固,便不利于我軍!”
“我軍若能圍住襄陽,孫權勢必不肯落于人后,定會攻打江陵!”司馬懿冷笑道,“到時蜀軍首尾不能相顧,諸葛亮大軍皆在涼州,如何趕得回來救援?荊州必為我大魏與東吳所有!”
“只是江陵以南,怕是要落入孫權之手。”夏侯儒等人皆是感到惋惜,魏軍極有可能只攻克襄陽一城,相比之下,孫權著實能獲利許多。
“就算不能全據荊州,也足以令西蜀亡魂喪膽,更可使其與孫權交惡!”司馬懿的目光卻是十分長遠,“二賊不和,我大魏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若是三家關系能恢復到當年荊州大戰前的狀態,無疑是對魏國最為有利。這一次,司馬懿有信心可以幫曹丕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將令一出,司馬懿麾下的一萬五千名人人亢奮,整理兵器鎧甲、糧草輜重,隨時準備南下一雪當年慘敗之恥。司馬懿一面差人去洛陽告知曹丕自己動兵之事,一面差人告知前往宛城的張遼,請他即刻過來與自己匯合。
為了確保能夠拿下荊州,司馬懿更是差人前往江夏石陽,告知駐守于此的文聘,讓他隨時聽候調遣。
南郡,江陵
且說馬良這些年輔佐張飛在江陵處理政務,也是荊州得以復蘇的一大功臣。在張飛北上襄陽防備魏軍之后,江陵之事便全權落在了馬良身上。除此以外,馬良一直與公安的寇封保持書信聯系,讓他時刻注意東吳的動靜。
當得知諸葛瑾對寇封有拉攏之意時,馬良便不得不多操心一下后方,以防吳軍來犯。然而,張飛的突然病危,對馬良來說無疑當頭一棒。
“大將軍竟會在此時病重,當真世事難料!”馬良與張飛共事五年,在他看來,張飛的身體雖然開始出現老態,但整體還算健康,誰也沒想到會變成這個局面。
馬良第一時間找來左將軍馮習,商議對策。馮習身為劉備舊部,在荊州大戰中得以幸存且立下戰功,于去年被加封為左將軍,職位更在馬良之上。不過由于劉備臨終前讓馬良作為張飛的副手處理荊州之事,因此馮習對馬良還是一如既往地尊敬,不敢怠慢。
得知張飛之事后,馮習在震驚之余,也努力保持冷靜,他思忖一番后,徐徐說道“依我之見,襄陽雖是要緊,但南面公安那里仍不可松懈!江陵城中五千兵馬,需用以應急,不宜輕動!”
“府君何不請鎮南將軍領兵前往襄陽?”馮習這時又提議道。
“李正方……”聽到李嚴的名字,馬良頓時雙眉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