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此番來了五千將士,吳班率兩千蠻兵步卒為前隊,都督成藩領襄陽兵一千為中隊,王甫則率兩千蠻兵騎卒為后隊。看到司馬懿與張遼一左一右,領兵阻擋在前方,吳班毫無畏懼,展現出豪俠仗義地一面, 大呼道:“諸位,朝陽城內皆乃我大漢將士,豈有見死不救之理!是男兒的,便隨我上!”
“殺啊!!!”
前隊蠻兵在吳班的率領下,頂起盾牌,快步沖向魏軍。司馬懿與張遼喝令放箭,但指揮蠻兵的是校尉何猿,出身于白毦兵的他深受關索信任,早就學會如何擺出盾墻。兩千蠻兵配合默契, 第一排的大盾護住腳下,后面的圓盾依次壘上,一面密不透風的盾墻轉眼形成,將箭雨一波波地擋了下來。
“嘶……久聞關索麾下的蠻兵手段了得,今日一見果然不假!”司馬懿看到蠻兵訓練地如此精良,也是倍感驚訝。別看魏軍人多,真要拼死相斗,指不定誰輸誰贏。
“二郎君真乃國家棟梁,有這些蠻兵在,便不必懼怕魏軍!”吳班激動之余,更是回頭高喝道,“弓弩手,放箭!”
中隊那一千由成藩率領的襄陽兵,全員配備弓弩,加上有從鄧縣繳獲的箭矢,彈藥可謂充足。眾將士當下挽弓搭箭,朝空中拋射箭矢。加上天上正巧刮著南風, 箭矢借著風勢飛得更遠, 落到魏軍陣中,一些長矛兵乃至弓弩兵都受到了波及。
“不想此刻風向,亦對我軍不利……”司馬懿微微嘆息,遂命大軍有序后退,反正眼下也不急著與漢軍決一死戰。
就在漢軍與魏軍在城外交鋒之際,朝陽城墻上的漢軍將士也是激動地歡呼起來。
“援軍到了!援軍到了!”
李嚴聞訊,親自登上城墻查看,他見魏軍皆聚集在城北,急令周倉與關興召集城中將士。二人自困在朝陽后,便枕戈待旦,很快便將一千五百余名士卒集合完畢。李嚴命所有將士吃完最后剩下的一點干糧。這幾日,李嚴想盡辦法從城中百姓處“借”糧,并提前準備好干糧,專等突圍。
“魏軍雖然與我軍交戰,但其營寨尚攔在西、北兩處。夏侯儒適才已領兵離去,只剩空營一座,我軍正可從東面突圍!”
隨著李嚴一聲令下,漢軍打開東門,齊齊奔出,繞到南面。吳班一見李嚴等人出城, 便令全軍止步,根據魏軍的動作,再采取下一步的行動。
不過讓吳班和李嚴出乎意料的是,魏軍只是原地列陣,甚至連箭也不放,幾乎眼睜睜地看著漢軍合兵一處。就在二人疑惑之時,司馬懿卻是呵呵大笑道:“李正方,襄陽以為我軍所有,你就算離了朝陽,又能逃往何處?”
“什么?襄陽失陷了?”
聽到司馬懿這話,不光是李嚴大驚失色,許多漢軍將士也是面面相覷。原來吳班等人一直沒有公開此事,雖然襄陽城中沒有漢軍將士的家眷,不會出現當年關羽大軍因江陵陷落而徐徐散去的場面,但大本營失守,勢必引起軍心劇烈動蕩。
“司馬懿,汝休要拿這等謊話誆騙我軍!”情急之下,吳班立刻上前大叫道,“襄陽安如磐石,豈是你等魏賊可以攻下的!”
“是與不是,少時便知!”司馬懿知道吳班是在故作鎮定,也不和他浪費口舌,只見他果斷地把手一揮,“全軍沖鋒!”
終于聽到這四個字,壓抑許久的魏軍終于舉起兵器,咆哮著開始沖鋒,眼下正是追擊掩殺,大破漢軍之時。
年已六旬的張遼更是揮舞大刀,縱馬當先,率領三千重甲騎兵在前開路。這些魏軍騎兵人人戴盔披甲,手持銳利長矛,腰間佩刀,鞬袋插弓,背負箭箙,加上戰馬皆披掛馬鎧,儼然就是一支新組建的虎豹騎,除了裝備質量稍遜一籌。
“速速撤兵!”
全速沖鋒的重甲騎兵對以步卒為主的漢軍來說,無異于殺戮的猛獸。李嚴急命漢軍后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