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兼并是歷朝歷代都避免不了的問題,窮困的農民因為天災、兵亂等不可抗拒的因素,無法繳納賦稅,不得已將手上的田地賣給世家大族,自己淪為佃農。到了東漢末年,許多世家大族手上的田地多達幾十頃甚至上百頃,這種情況在益州也不少見。
而田地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種難以用金錢衡量的巨大財富,統治者想要從世家大族那里巧取豪奪哪怕幾頃田地,都可謂難如登天,稍有不慎就會觸怒他們。
當年劉備作為外來戶,入川奪取益州,在趙云的建議下,沒有擅自奪取益州大族與百姓的田地。此舉雖然大大籠絡了益州人心,但帶來的尷尬就是,劉備要賞賜諸葛亮、張飛等一群來自荊州的重臣時,分給他們的田地便顯得十分寒磣,畢竟劉備自己手上都沒有多少。
這些年來,季漢朝廷通過充公犯了大罪,以及沒有后代家眷的臣子財產,獲得了不少田地,前者譬如李嚴、后者譬如黃忠。諸葛亮、關家等外來戶的臣子,也就逐漸獲得了朝廷賞賜的田地,盡管還無法和黃權等老牌的益州大族相比,但關索已經相當的知足了。
眼前這片屬于關索的農田,正好一頃。劉禪登基之時,因為關索在第一次荊州大戰中表現出色,便將這一頃田地賜予了他,至今已有八年,也是關索經營最久的一片田地。五十畝農田里種植這粟、麥、黍、稷、豆等農作物,還有關索當年從南中找到的高粱,也一并種植在這里。而穿過田地的一條蜿蜒小溪旁,更是有許多水稻種植在水田中。
根據關索的理念,這么多田地只種一種農作物顯然太過浪費,豐富的物種可以拓展更多的用途。譬如黍米有藥性,可補中益氣,止腹瀉,甚至可簡單治療一些外傷。稷的稈葉則是喂養牲畜的絕佳材料。這里的農民還用高粱釀酒,釀出的高粱酒讓許多愛酒之人都倍感新穎喜愛,甚至還有人出高價購買。
關索充分運用后世從農村及歷史書籍上學到的知識,最大程度幫助關府田地中的農民,將馬鈞打造的改良農具賜予他們,甚至還在小溪旁邊搭起了一間水磨坊和一間水碾房,通過流水的特性轉動磨盤及石碾,磨面粉,脫谷殼,大大節省了人力成本,以至六七歲左右的男童女童都能參與到農活之中。
此刻正是五月初夏,田地之間的農作物已然郁郁蔥蔥,而各種雜草也開始旺盛生長,田里的農民已經開始忙碌地彎腰鋤草,拍打害蟲。為了保護作物,關索下馬步行,緩緩走向田地。
一個眼尖的青年男子注意到不遠處來了一匹高大白馬,立刻轉頭望去,當看清來人的身份后,頓時驚呼道:“呀!是關將軍!”
這片田地的百姓雖然都是租種關索田地的佃農,但關索可謂是他們遇到過最好的土地主。除了上繳給朝廷的賦稅外,田地里的剩余收成竟讓這些佃農占了極大的比例,溫飽綽綽有余,換作其他世家大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故而他們都對關索懷著無比的感激之情。
加上關索這些年對佃農的積極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節省他們的勞動成本,使得關索更受崇拜。得知關索到來,青年附近的男女老幼先后趕到關索面前,恭恭敬敬地參拜關索。
“諸位不必多禮,快快請起!”關索和善地對眾人說道。他對這些相對樸實的農民極具好感,這些年自己的田地得益于他們的辛勤耕種,每年都是收獲頗豐,也使關索自己增添了一筆十分可觀的財產,從這方面來說,關索也是相當感謝他們。
一位最為年長,六旬出頭的老漢熱情地對關索說道:“聽聞關將軍在荊州立下大功,朝廷大為嘉獎,我等臉上也倍覺榮光。不知關將軍幾時回的成都,趕緊到小屋坐坐。老兒家中尚有一些高粱酒,正可用來招待將軍!”
“張叔不必破費!索要在戌時前趕回成都,便不叨擾了!”關索微笑著擺了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