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門下聽令,閔元忠主要負責日常耕作,梁世發管器具倉儲,高存誠和楊志晉主要負責在海邊煎鹽。
到了鹽貨出來,負責出手的又是梁世發,所以此人適才最為著急。
畢竟靠耕作是無法養家糊口,大河衛負責漕運,每年要運送十幾萬石糧至京師,勞役辛苦,一次出門就得好幾個月,行船所得也是有限,真正能賺錢貼補家用的,便是眼前的煮鹽場,得鹽之后不愁銷路,價格也是相對穩定,鹽貨出手,才不至于在眼下的春荒時節餓肚子。
閔元啟心中略有愧意,自己前世不慎跌落谷底,魂穿至此,此前一直不能適應,躲在家中不見人也不辦事,他是試百戶,自己治下之事根本無人能夠干涉,現在才知道耽擱了多少事情,他再躲幾天,怕是眼前這些人都要餓肚子了。
梁世發抱拳道“回大人,這個月共煮鹽一萬二千多斤,按現在的行市每石鹽五錢銀,若要銅錢是五百五十錢一擔,全部售出,可得銀五十兩,換成錢便是五萬多錢,或有些出入,但也不大。”
閔元啟輕輕點點頭,這個梁世發怪不得能管器物倉儲,原來是能算帳。
鹽價亦不錯,明時鹽價異常便宜,鹽價最貴十來文一斤,當時的人就罵的很兇,淮揚產鹽地,批發是五百多文一百斤,五文錢一斤,到百姓手中是七八文錢到十來文左右,相對前宋時價格相當便宜了。
這個年代,一百人中有四五個識字的,能算帳的卻是更少,梁世發少年時曾經到商行當伙計,原本可以一步步到大伙計直至掌柜,可惜那商行倒閉了,只能回衛所承襲小旗官的官職。說來好笑,從七品的小旗官世職跑去當一個商行伙計。
梁世發又道“按例大人能得兩成,就是十兩銀,這是咱們年后近兩個月所得,比往常要多不少。”
閔元啟道“現在糧價多少?”
梁世發有些謹慎的道“山陽,淮安府,鹽城,還有安東,價格不等,還是淮安府城的糧商多,價格可能便宜一些,糙米粗面,四錢一石,精米白面怕是不翻倍也差不多。”
“狗攮的想啥呢。”閔元金笑道“咱們還敢想著平常過日子吃精米白面?過年時能吃一頓白面餃子,小娃過生日吃一碗細白面條,就知足吧。”
閔元啟嘆息一聲,知道眼前這些人為什么都是面有菜色了。
五十兩銀,夠買一百多石粗糧,吃糧的人卻是好幾百人了,而且閔元忠拿走十五兩,小旗們也多分,普通的軍戶拿的便更少了。
每家都要出力,近兩個月時間分不到一石粗糧,平均每天每人只有幾兩主食。
到了夏收時,各家的日子要好過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
糧食收入五成收獲交衛指揮等大頭目,兩成交國稅,兩成是百戶總旗們等中小武官分,剩下的一成才是真正種地的旗軍余丁們分。
就是說,哪怕是吃糙米雜糧,若不是煮鹽貼補,眼前這些衛所旗軍怕是只能被餓死了。
在后世來說也不少人,甚至很多人主動吃粗糧糙米,但后世的人隨意一袋零食的熱量便抵得幾斤主食,這個時代的人缺乏肉食,少油水,更沒有高熱量的零食補充身體。壯年男子要做很重的活計,每天最少要攝入三四斤主食才能不傷損身體,而事實上眼前這些人都處于長期營養不良,他們是在透支生命。
士大夫們能活到六七十不稀奇,普通的百姓,不管民戶軍戶,平均壽命怕是只有四十不到。
“就去淮安府吧,梁世發和閔元金帶人同去。”閔元啟揮手道“三十五兩都買成糧……我的十五兩,也全部買糙米!”
大河衛云梯關守御所距離淮安府二百余里,距山陽近二百里,鹽城也是二百余里,安東最近,百余里不到,寶應最遠,三百余里。往北去海州一百余里算是最近,但云梯關守御所多半是去山陽縣或淮安府。東陽太遠,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