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有一言。”閔元啟看著眾人,沉聲道:“騎兵緩不濟急,火銃也非一日之功,就算將來有騎兵和大量銃手,不敢以銳兵對接,陣而后戰拼死一搏的步兵,要之何用?我們大明官兵是走了歪路,只重家丁和少量的刀牌手,長槍手只當炮灰來用,我太祖當年置天下衛所時,長槍畢竟為最多,大明國初,傅友德用兩千長槍手配一千騎兵,少量弓手,對幾萬蒙元兵不落下風,所為何來?國初時長槍手久經戰陣,陣列嫻熟,膽氣過人,且敢于與敵白刃相接,以死相拼,這才是大明能殲滅群雄,驅走蒙元的底氣所在。今日一戰,指揮,火銃,騎兵,各有問題,包括對弓矢的防御在內,也要小心防備將來會有敵騎沖擊,但首要之事,重中之重,還是要突出長槍手攻擊的威力。咱們的陣列,是以鴛鴦陣為底,按戚帥的布置是狼筅在最前,刀牌,長槍,鏜把,火兵在其后。列大陣時,一個個小隊的鴛鴦陣擺開,這就面臨著長槍不足,大規模的戰場攻擊力不足的毛病了。”
閔元啟侃侃而談,在座的所有人都是凝神細聽,并不敢有絲毫怠慢。
就閔元啟的本心來說他對戚繼光的敬佩是在骨子里,但戚繼光的鴛鴦陣是在南方水網密布區域,對陣的又是倭寇,老實說倭寇的戰斗力有強有弱,但總體來說是特定時期的特殊產物,名字聽起來嚇人,但九成就是大明沿海的海盜和破產的海邊農民,少量的真倭和中國海盜聯手,因為大明禁海等各種因素,加上南方的武備廢馳,在一定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戚繼光等將領崛起之后,倭寇很快就被掃平,大規模的戰事倭寇根本不是官兵的對手,更何況是戚,俞這樣水準的名將了。
鴛鴦陣適合在南方討倭,但對大規模的流寇和官兵,這個陣列并不是太適合。
“兩翼,中軍,后陣,仍保留一定的鴛鴦陣隊列,可以和騎兵配合結陣。前陣,我的打算是把長槍從混編摘出來,組建單獨的長槍旗隊,幾個長槍旗隊匯合,在戰時就是長槍陣列,所有長槍匯集,少量刀牌在側掩護,防御弓箭和敵人用游兵來擾亂陣腳,主陣就是一個目的,長槍向前,破陣,破陣,破陣!”
閔元啟的語氣異常的堅決,甚至還做出了有力的手式,用此來展現自己的決心和意志。
在場的所有人都站起來,練槍陣肯定要耗費不少精神和重新適應,但所有人感覺到閔元啟的決心后,誰還會說什么不合時宜的話?況且以眾人來說閔元啟就是引領他們上戰場的人,是眾人最為信任的上司和指揮官,對閔元啟真心下了決定的事情,自是只有貫徹執行,絕不會有人提出異議。
“屬下等謹遵將令。”
所有人俱是起身行禮,朗聲答應下來。
……
“你他娘的胡說,再叫你胡說。”
陷入狂暴狀態的楊世禮將靴子踩在一個土匪的臉上,對方是從海里漂了幾十里,然后爬上岸又花了數日時間才趕回鹽城,第一時間趕到楊世禮所在之處來報信。
各家土匪都是受楊世禮的命令,或者算是同盟者的請托,大股土匪二百多人,小股的幾十人,多家土匪匯集了七百人不到,然后和三百人的秦山島盜匯合。
原本以為是翻掌間覆滅第三百戶,殺閔元啟,搶到曬鹽之法,結果報回來的消息卻是大出人意料之外,楊世禮此時的失態也算是情有可原。
靴子在那土匪臉上踩來踩去,那土匪牙都被踩掉幾顆,臉上和眼中滿是惶懼之色,但叫他改口說自己撒謊,那也斷然是不可能的事。
“老二當真死了?”
楊世禮知道慘敗的事怕是事實了,但畢竟內心還是抱著萬一的希望。
“小人是親眼看到騎隊沖過來,騎槍刺透了楊三爺的胸口,人是必然不得活了……”
“入你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