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殲滅。
閔元啟至此已經有所感覺,順軍主力其實在一片石損耗大半,后來靠其余兵馬仍然是能使清軍減丁這么多。
到順治五年后,除了駐防南京的四千多滿洲八旗,此外就是杭州等要害地方有滿洲八旗駐防,整個南中國的滿洲八旗才一萬多人,剩下的三萬多丁在北京駐防。
這些“丁”不過就是指男子成丁,從十五到六十都有,真正的精銳主力,滿洲八旗始終不超過三萬人。
諾大中國,只要再多出一些豪杰志士,難道就真的忍看華夏再復陷胡塵?
多鐸領兵南下時,跟隨兵馬才一萬多人,光是徐州高杰和淮南劉澤清兩部就有十幾萬人,加上劉良佐二十多萬人,黃得功七八萬人,南京城中操江精銳一萬多,京營十多萬,這么多兵力,豈料是個個孬貨,要么為虎作倀,要么內戰內行,外戰毫無用處,空負虎將之名。
只要這幾個外藩稍有一個象樣的,南京不那么快失陷,南明也會在后來打了幾十年,始終就差了那么一點扳不回來。
要不是有南京和江浙地方的賦稅,年年征戰,清廷早就撐不下去了。
在河岸邊行走時,看著一個個跪下去的身影,看著一張張面帶赤誠,向著自己致謝的臉龐,閔元啟內心也是無比的復雜,甚至是心神激蕩。
有兵,有糧,有人,有地利,難道真的就只能造船放洋而逃?
可能閔元啟自己都沒有意會到,隨著自己實力的增強,甚至在一年后實力不遜于江北諸鎮,他的心思已經是起了微妙的變化,哪怕還沒有痛下決心,但已經不是幾個月前一心想積攢家底逃亡的閔元啟了……
“大人,大人……”
往著作坊的路上,卻是有人攔路。
來的是閔元啟,第三百戶和附近河口汛塘的警備司也是歸中軍直領,閔元啟這個中軍負責人也是每天忙的腳打后腦勺,除了日常會議之時,等閑是不會跑到閔元啟這邊來。
有的主官,因為存著異樣心思,生怕日常軍政之事太多,和閔元啟會有所生份,不管再忙都是要到閔元啟這里打個轉再走,就是害怕時間久了被排擠出圈子之外。
倒是閔元忠這樣的少見,每天就是忙著自己的事,別的事不摻合,沒有要緊事情也不會跑過來求見。
“見過大人。”閔元忠穿著青色圓領箭袍,腰間殺著鞓帶,懸著一柄腰刀,頭戴范陽笠帽,袍子較短,窄袖,穿靴,一副干練的武官模樣。
隨著戰報送到南京,消息也傳回兩次,眾人都知道了閔元啟的打算。
各人都會被保舉為衛所武官,閔元啟升的越高,各人官職也是水漲船高,頗有幾天很多人開始量體裁衣,準備做烏紗帽和武官補服。
但身為中軍官的閔元忠毫無動靜,仍然是穿著他這一身圓領箭衣,各人這才隱隱感覺到是閔元啟的意思,再看閔元啟自己也是一般無二,那些短時間內被沖昏頭腦的家伙,這才又陸續冷靜了下來。
閔元忠抱拳一禮,眉梢間也是有掩不住的喜意,他定了定,沉聲道:“大人,南京那頭的恩賞下來了,由淮揚道派了周贊畫過來轉承兵部奉監國殿下旨意……大人,授給游擊將軍,云梯關守備,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大河衛指揮使!”
聽著閔元忠將一大串官銜名稱報下來,閔元啟先是感覺好笑,接著也是一陣肅穆。
不管怎樣,大明哪怕已經亡國,這官職還是代表著自己的一份體面,也是給閔元忠等屬下一個圓滿的交代。
折騰到如今這地步,開始的初衷是保衛鄉里,但發展壯大至此,誰還能沒有更進一步的心思?
若是能更進一步,誰還愿自甘平淡不成?
“元忠,你和元金,志晉,存誠他們,也都各有官職差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