佬來說,他們是絲毫不知此時東虜才是最大威脅,多爾袞等人已經在山海關擊敗李自成,并且追擊得到北京。
重新替崇禎吊喪,下葬,允百官哭臨,在這些不要本錢的事情上,做的比李自成要漂亮的多。
但俘獲太子,定王,永王這三個小孩子之后,立刻秘密斬首,不留絲毫隱患。
秦王,晉王等諸王關押,大半年后和弘光帝,潞王等諸王一并明正典刑,甚至是凌遲處死。
從崇禎十七年的夏天到冬季,這半年多左右時間,清軍是在北直隸和河南,山西一帶與順軍交戰。
李自成交替后撤,并無在河北,河南和山西與清軍決戰的打算。
但順軍此時的體量極大,大明的降軍加上地方武裝,還有順軍本部力量委實不小,也是給清軍帶來了極大的傷亡。
李自成不斷收縮兵力,意欲在陜西與清軍決戰,利用潼關天險擋住清軍。但順軍接連撤退,老營兵損失慘重,對明軍百戰不挫的流寇對清軍卻是怎么打都打不贏,其連吸引清軍全部主力都沒做到,多鐸便是在討伐順軍的途中,清廷感覺無需多鐸部與阿濟格會師,這一部清軍由此南下。
那也是明年的事情,最少在此時此刻,南明君臣雖知清軍已經入關,但由于崇禎年間清軍五次入關都退出,由此給人強烈的錯覺,很多人認為清軍多半還是會如前幾次一樣,在大明飽掠財富獲得好處后再度退出。
由此南明君臣眼里,流寇還是最大威脅,東虜只在其次,并且可以用談和手段來解決這外來的麻煩。
閔元啟的威脅,怕是正好能打到南明君臣的七寸上。
當然,那也是最壞的結果,并且最少在現在這階段是不能明言之事,只能旁敲側擊。
閔元啟將這事交給周亮工這官場中人來做,那是相當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