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
瞟了一眼后,閔元啟便是決意以大三材陣為核心,將一個個百總局以大三材陣擺開迎敵。
這一片戰場相對狹窄,正面接觸面有限,如果閔元啟的部下鐵甲數量充足,倒是不妨用突擊銳陣,疊浪式的攻擊,一陣接一陣的直接把對手打穿。
但鎧甲現在還是嫌不足,少量扎甲,大半是舊綿甲和皮甲,少量鎖甲。
這樣只能保障少量的精銳刀牌手和前隊長槍手披甲,尚有不少戰兵身上只有軍袍,并無披甲。
若以銳陣攻敵,缺乏實戰經驗和鎧甲的旗軍,就算能把對手陣列打崩,再面對敵人的騎兵,打起來就會相當困難。
甚至有可能陰溝里翻船,騎兵之威,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是的,雖然敵人來勢洶洶,而且是正經官兵,其內丁和騎兵具甲裝備也相當出色,最少是不比云梯關旗軍們遜色多少,但以閔元啟看來,眼前的軍隊還是一支雜兵構成的三流明軍,根本不算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一流滿洲八旗,二流明軍遼鎮和流寇老營,三流才是明軍各鎮的正經營兵,從這個標準來看,算劉澤清部三流,也算是高抬了,其實應該算是四流。
就算是崇禎之前的大明軍鎮格局,九邊重鎮也是瞧不起南兵土司兵外的內鎮兵,甚至就算是南兵精銳,包括戚家軍在內的南兵,北兵也是一樣瞧不起,雙方的爭執不是意氣之爭,而是爭兵爭餉,爭在朝廷的話語權。
在朝鮮戰場李如松打壓立功的浙兵,薊鎮一次屠殺三千戚家軍余部,都是出于軍鎮的南北之爭。
山東鎮這樣的內鎮,撐死了也就算四流軍兵,閔元啟還真的未將其放在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