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義把奏報送走了,還是急遞,好像著急著向朝廷奏報幽州軍是一支具有很強戰斗力的部隊,應該得到朝廷的信任。
并且,在送走奏報那時,徐義邀請了幽州軍的各級將領,在帥帳來了一次盛大的宴請“為張使帥雪恥,為幽州軍正名,還需要諸位的鼎力相助。”
“神策軍初來乍到,不管是對地形地貌,還是對方的戰力,都不熟悉,唯有幽州軍長期與奚部契丹等作戰,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各位,一次大勝,就全仰仗各位了!本帥相信,爾等都是張使帥慧眼所識,受張使帥恩情,唯有一次勝戰,才能為張使帥正名!”
這一次宴請,是真的有點賓主盡歡的味道······
然而,也正是這一次宴請,讓幽州軍的將士和軍卒認識到了神策軍的富足。不管是菜品,還是酒水,就是包括點心零嘴一類的,都不是幽州軍可以奢望的,甚至連見識都沒見識過。
十年的金麥釀,各式在長安才有可能品嘗上的新式炒菜,各種各樣的點心······狼吞虎咽的幽州軍將領,對比神策軍將領的不屑。
“這樣刺激管用?”
現在,徐義好像越來越覺得徐思順用起來順手了,很多事唯有跟他商量。這樣的宴席,也是徐思順提議的。
對于李光弼看來,這是在緩和跟幽州軍將士的關系,徐義卻看出了這樣做的深意。
“族叔,若幽州軍真的有怨氣積累,這樣會很快激化的,若是沒有,那就是一次緩和雙方關系之舉。”
也是,自己這樣貼錢貼酒,貼上很多連神策軍都不常奢侈的吃食,就是所破天,也不能說自己是在跟幽州軍生分。
一邊在緩和,卻一邊在時刻準備著防備幽州軍的嘩變。
真是沒法說,來幽州是來教訓奚部契丹的,是來打外敵的,沒想到卻需要花這么大的心思考慮內部安靖。
徐義也是沒法,從薛嵩那里了解到的情況,幽州節度使里,有太多張守珪的義子了。從安祿山、史思明開始算,都算是張守珪的義子。
當張守珪被朝廷解職查辦那一刻,幽州軍的怨氣就積累了。這時候不管是誰來幽州,都必須是將整個幽州軍打散重組······或許朝廷讓徐義自帶著神策軍,也是有這樣的意圖吧。
徐義不想送這些人到前線送死,一般的使帥用這辦法的多。
徐義主要是不想接受傷亡嚴重的一次大勝。自己在裝備了各式火器的情況下,勝利還需要慘勝,那不是徐義想要的,也不是神策軍想要的。
如何打散幽州軍·······其實徐義壓根就不想打散,一旦打散幽州軍,就意味著他徐義需要長期在這里駐扎了。
做一方霸主,管一片疆域,等著迎接即將到來的混亂······徐義這樣想過,只是覺得時機還不成熟。
有幾何時,徐義曾想過以一己之力直接改變有可能發生的混亂,但是針對大盛朝此時的國策,徐義想不出合適的辦法來。
在自己沒有完全之策之前,徐義還不想去違背什么大勢······一切都是以有利于自身考慮的,這是徐義的局限,身份的局限,以及這個時代的影響。
從一開始,徐義鼓搗那些產業上的事,不管是世家大族,還是皇家,徐義認為本該是屬于整個朝廷的活,都被瓜分后還不會在朝廷受責難。徐義就發現,這時代在對待家族和王朝的問題上,家族是高于王朝的。
既然是家族高于王朝,借混亂的大勢來發展自己的影響力和有可能的徐家大族,徐義也有點抵擋不住這種誘惑。
徐義感覺自己變了。若是后世,一個國家概念深入骨髓的時代,是絕對不會有這樣的念頭的,也不存在那樣的土壤和環境。
現在不同了······
人都是有私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