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二十二字的祖訓,很快傳播開來,郭浩霸氣胸偉的形象,好像出現在眼前。
太平元年八月,一批新的學子進入各大書院,為什么是這個時候,因為郭浩參照后世制定了學期,天下書院都是如此。
而提前一個月開學,是因為他們要參加“軍訓”,每個學子發了兩套衣服,一套日常讀書的漢服,一套鍛煉身體的胡服。
睢陽書院,烈日之下學子們筆直地站立,不是他們想這樣,而是身后有個教頭拿著鞭子看著他們。
“你們都聽好了,軍訓期間,我不管你是誰家的公子,還是哪家的小家,只要進了書院,這一個月就由我管!”
沒錯,現在的睢陽書院招收女學生,雖然不是很多,但因為是首次招收的緣故,也占據了這批學生的三分之一。
睢陽書院作為國子監,有很多官宦子弟,大宋其實不缺才女,郭浩這么做算是解放女性的第一步,但要做到男女平等,還不是那么容易。
一百多名學生分為三個方隊,兩男一女,教官是最早跟隨郭浩的老人,當初經歷過他的訓練,現在年齡大了,專門負責學子軍訓。
“陛下最近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大宋祖訓,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這二十二個字,你們知道意味著什么嗎?他不僅僅是在說皇子們,同時也在告訴大宋的百姓!
也許有人會說,過剛易折,如此強硬容易遭人記恨,但你們都是讀書人,熟讀經史,漢唐他們這么做了,可結果如何?還不是照樣挨打!
太祖曾經說過一句話,拳頭才是硬道理,落后就要挨打,而大宋的強大從哪里來,就是從你們這群少年來!
西北戰事你們都知道了吧,朝中有多少大臣反對,但是大將軍一到,還不是乖乖的獻地投降。
西北三萬常駐軍,兩萬預備役,五萬大軍打出了大宋的威風,向天下證明了我們大宋的實力!
而你們將來都會去做官,有的在京城,有的在地方,有的甚至可能會上戰場,作為參謀監軍!
所以今天我訓練你們,不是在為難你們,而是在幫你們,行軍打仗非同兒戲,只有身體強壯,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這一套說辭,是郭浩強制要求的,不會說背也要背出來,總之洗腦的同時加油打氣。
國子監的教官自然是有一套,一番話下來所有學子都熱血沸騰,郭浩用事實證明,沒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難。
大概站了半個時辰,教官下令休息,學子們一下子放松,他們早就堅持不住了。
“哎,你們說陛下這是要干嘛,難道真要我們上戰場?”
“誰說不是呢,我們可是讀書人,如果上了戰場是不是有點大材小用了?”
“你這是什么話,陛下不是讀書人么?他老人家還不是照樣馳騁疆場!”
“哎,我們這群凡夫俗子,怎么能和陛下相比。”
“比是比不了,不過話說回來,我聽說現在所有軍中將領,陛下都要求他們讀書,為了讓他們快速學習兵法,陛下還特意寫了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陛下又出新書了么?在哪能買到!”
“買不到的,這本書是軍事教材,只有達到一定級別,才有學習的機會!
不過聚仙閣偶爾會講一些章節,咱們休沐的時候可以去聽聽,聽說十分精彩,里面有很多兵法,是陛下一生的經驗總結!”
“那有機會一定要去聽聽!”
幾個學生的對話,教官算聽見了,但是他只是笑笑,沒有說什么。
為了增加百姓參軍的熱情,郭浩終于把《三國》拿了出來,但是不是后世那種,而是他融匯了諸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