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一定要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已記不清從啥時開始,每到散朝,崇禎都要說這話。因此,朝臣們均不由長舒了一口氣,準備散去,卻聽有人突然道“老臣還是本奏。”
正是首輔范復粹。
好心勸崇禎節哀,卻被崇禎嗆得無以言以對,范復粹不由得記起了自己在推行新政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尷尬和不堪,又聞得河南有失,自覺無力回天,登時再生退意。唯恐崇禎宣布散朝,忙出了聲。
“這個范復粹,倒是有心,也知道賣力,只是啥事離了朕都辦不成,要他這樣的首輔又有啥用?唉,朕也不要求全責備了,如今似他這樣忠心替朕辦事的也少了。”
想著,崇禎竟有點兒感動,忙道“老愛卿有本盡管奏來。”
范復粹由衷地道“啟稟皇上,老臣范復粹舊病未愈,又添新病,再加之年老昏聵,若繼續占據首輔要位,實恐耽誤朝廷大事,有負皇上的信賴和重托,老臣懇請皇上兌現當初的承諾,允老臣引病告老。”
“他竟是要告老?朕巴不得,可是朕還能再選誰呢?”崇禎一愣,旋即快速地想著,驀然,記起一個人來。
誰呀?前任首輔周延儒。
崇禎當然不會平白無故地想起周延儒來,這些天來,東林黨人不停地在崇禎面前提及周延儒,崇禎免不了要憶及周延儒為首輔時的種種情狀,心里竟甚為想念。
東林黨人當然也不會平白無故地重提周延儒,皆因為張溥、馬世奇等人,眼見朝政愈加腐敗,清兵虎視眈眈,流寇禍亂日甚,說服周延儒同意重新為相后,暗中串聯在朝的東林黨人不停地對崇禎施加影響。
因此,記起了周延儒,崇禎已在想“對了,再招周延儒,只要他肯來,朝政指不定還有一線生機。”
想著,崇禎佯作無奈道“好吧,既然范愛卿非要堅持,朕就不再勉為其難,這樣吧,范愛卿不妨把公務交于張四知,由張四知暫代。”
張四知,字貽白,號巖叟,山東兗州府沂州費縣今山東省臨沂市費縣人,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進士,崇禎十一年公元1638年廷推閣臣,位列其中。在位四年,碌碌無為。
朝臣聞得范復粹引病告老,正暗自高興,不想竟是這樣的結局,登時又亂了起來。
崇禎見狀,提高了聲音,道“眾位愛卿勿亂,張愛卿不過暫代,朕決定了,再招周延儒。”
周延儒為首輔時并無多少官冤,又有東林黨人暗中相助,朝臣們不好再說。
張四知原已心潮澎湃,正要謝恩,不想竟來了這么一出,忙又郁郁寡歡地退了回來。
崇禎卻并不理會,接著又道“好,既然諸位愛卿再無異議,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