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這個時候,為臣者最忌吞吞吐吐,嗯,咱不妨也敞開了談。”
暗想著,周延儒道“臣雖告病,卻不敢有一日忘了皇上,忘了朝廷的大事,臣以為,之所以內(nèi)亂外患不斷,皆因弊政所致。”
說著,偷偷地瞄崇禎,見其臉上一暗,卻并沒有發(fā)火,忙又道“皇上登基以來,即行勵精圖治,無奈溫體仁等擅權蒙蔽皇上,才是弊政叢生的根源。
對于這些弊政,必須徹底予以革除,革除了這些弊政,再任用賢能,朝廷若要不中興都難,內(nèi)亂外患自消。“
“既道出了病因,又顧及了朕的面子,這個周延儒,就是與眾不同,嗯,看來,朕終于用對人了。”
想著,崇禎“哦”了一聲,道“朕做夢都在想著中興哪,周愛卿不僅給診斷出了病因,藥方也還算有效,不妨詳細說來聽聽。”
說完,唯恐周延儒有所保留,又道“周愛卿不要有所顧忌,即便朕有錯,請也直言不諱,只要能讓朝廷振興,朕還是勇于承擔錯誤的,流寇損毀皇陵,還有河南大旱,朕不都下過罪己詔嗎?”
周延儒聞言,心里有了底,從袖中掏出一份名單恭恭敬敬地遞了上去,道“這份名單上的人,臣都通過不同的途徑了解過,均屬清流,若能適當加以委任,必能讓朝廷為之一新。”
“他這是啥意思?不僅都是溫體仁所說的東林黨人,還有被朝廷降職的官員。難道這些人都是清流?朕怎么就不知道呢?罷了,既然朕決定啟用他,就聽他的,到時候,他必須得為朕承擔責任……”
崇禎如是盤算著,周延儒卻在悄悄地觀察著他,見他臉色暗了又明,知其在拿捏不定,須得再添一把火,嘴上道“其實,任用這些人,不僅要他們做事,還是一種態(tài)度,這個時候,表明朝廷的態(tài)度,無疑至關重要。”
崇禎狠了狠心道“好,朕準了。”
周延儒趁勢道“還有幾件事須得皇上批準。”
崇禎道“一并說來吧。”
周延儒稍頓了頓道“革除之前的弊政,不是一句空話,須得有具體的行動。
譬如免除戰(zhàn)亂地區(qū)百姓所欠糧稅,允許受災地區(qū)百姓以夏麥代漕糧,赦免戌罪以下犯人,召回因進諫而被降職的朝官,起用有名望的朝臣,追贈已故大臣。
果能如此的話,必能讓百姓得以休養(yǎng)生息,社會得以安寧,朝廷振興指日可待。“
朝臣們原想看他的笑話,不想他竟敢說出此等話來,不由得紛紛刮目相看,又替他擔起心來,一齊不安去看崇禎。
崇禎雖盤算已定,卻還是咬了咬牙才道“好,朕即命愛卿復為首輔,加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這些事,愛卿可從速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