摟著自己懷抱之中那個漸漸停下了低聲抽泣的年幼身軀,身為秦國蜀君的嬴仁心中忽然涌現出了一股別樣的慨嘆。
自從跟隨著二十萬南征大軍攻入蜀國腹地那年算起,作為秦國派駐在蜀地的最高軍爵擁有者以及嬴氏宗族坐鎮蜀地的代表人物,嬴仁已經度過了整整十個春秋。
十年治蜀,蜀君嬴仁傾盡了自己的全部心力。
正是在身為蜀君的嬴仁治理之下,秦國境內所施行的一條條法令在蜀郡之中完全普及了開來,至此生活在蜀地之上的百姓也逐漸認同了秦國對于自己的統治。
如今,當你從新建成的蜀郡首府成都城街頭隨便找一個人,并且向他問詢對于之前的蜀國以及如今秦國的看法。
在提到之前的那個他生活了數十年的蜀國之時,他或許會生出幾分懷念;但要是和他談起如今在秦國治下的日子的時候,他一定會向你侃侃而談起秦國治理蜀郡各項舉措。
在蜀君嬴仁的帶領之下,蜀郡百姓不僅打通了那道翻越米倉山的金牛蜀道,更是建成了那一座凝聚著全蜀郡百姓共同意志的成都新城。
細數蜀君嬴仁治蜀十年以來的各項功績,就連那些因為秦軍的到來而損失了部分利益的蜀地貴族也不禁輕拍幾案,服氣地道出一聲彩。
無論是對那些生活在蜀地之上的百姓,還是身處秦國國都涇陽的秦公嬴連,蜀君嬴仁都可以說是交出了一份令人十分滿意的答卷。
更令身處國都涇陽宮之中的秦公嬴連更為驚喜的是,蜀君嬴仁在蜀地之上的所作所為不僅使得蜀地百姓漸漸接受秦國,也讓與蜀郡相鄰的巴國之人也對秦國治理之下的蜀郡心向往之。
據秦國蜀君府的不完全統計,從秦國完全拿下蜀地的公元前399年至如今的公元前390年,巴國每年翻越兩國之間的重重阻隔逃入秦國蜀郡的人口數量不下萬人。
可以預見隨著秦國對于蜀郡之地的繼續不遺余力地大力開發,這個龐大的移民潮也會逐年增長。
在這個擁有人口就擁有了兵源、錢糧乃至于土地的時代,面對如此大規模的人口涌入,身處國都涇陽的秦國高層自然是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看待此事。
而相對于秦國這個絕對受益者所持有的樂享其成的態度,作為這個事件另外一方同時也是這個事件絕對受害者的巴國高層自然是不會坐視自己治下之民全都逃往蜀郡成為秦國的子民。
一開始,那位因為聯合秦國滅亡宿敵蜀國而在巴國國內獲得無限聲望的巴王巴思,期望可以用大軍屯駐秦巴邊境的方法阻止巴國子民逃向秦國。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此舉不僅沒有對于阻攔巴國子民逃往秦國起到任何效果,更是出現了一幕幕令他這個巴王都難以置信的事情。
那些駐守在秦巴邊境原本是用來阻止巴國子民逃往秦國的巴國士卒,在親眼見到蜀郡在秦國治下的漸漸有盼頭的生活之后,竟然帶著自己提前接到邊境的家人和那些巴國子民一起逃往了秦國。
這種現象一次兩次可能還能被當作偶然,但是在親耳聽到了太多次稟報之后,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的巴王巴思也就熄滅了心中本就不多的阻攔心思。
這一位雖算不上英武但卻能夠看清局勢的老巴王清晰的明白,強大的秦國根本不是如今這個比之十年之前的蜀國都更差一籌的巴國可以得罪的。
如果自己的子嗣顯現出曾經巴國開拓者的英勇果敢的話,巴王巴思或許還會生出要將巴國的基業完完本本地交到自己后裔的手中。
但是在看到自己身后那一個個略顯平庸的后裔以及見識到蜀郡在秦國治下出現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后,從秦國蜀郡面見蜀君嬴回歸巴國的巴王巴思作出了一個令巴國朝野上下十分驚異的決定。
這個決定就是在巴王巴思去世之后,原本的巴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