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各樣缺陷的,所以,社會化撫養必須開展。
而社會化撫養,絕不是工業黨張口就來的那種,不是什么家長不管,錢一交,就由機構來辦,不管這機構是官方的還是私人的!
這都不對!
什么是社會化撫養?
那是要社會盡到撫養責任!承擔撫養義務!
從醫療免費的孩子出生,到嬰幼兒養育中心,到幼兒園、小學生、初中、高中、大學,只要是在讀書期間,三餐必由學校負責,由營養師嚴格制定,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的白天屬于社會,夜晚屬于家庭。
社會與家庭的相輔相成,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才能真正的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更多的集體化生活才能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
這么一來,肯定會說給老師增加負擔了。
但,學校里就只能有教課老師?就不能有生活老師?過去那種單純強調教師身份神圣的情況要不得,曾經那種教師只是職業的情況也要不得,教師對于社會的重要性,本來就是高權重的工作,做得好就做,做不好,多的是人做。
社會化撫養,就是整個社會來當父母,來當老師。
師資力量更不局限于每一個學校里的專業教師人數,更是整個社會,各行各業的優秀人物,都必須去學校傳授自身的經驗和學識。
知識體系也根本就不用分科。
孩子從小就接受各行各業,喜歡什么,就學什么,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也根本不用擔心學校里沒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
整個社會的教育資源都是共通的,社會化撫養更是絲毫不用擔心孩子出遠門的事情。
只要感興趣,只要能學,就能夠一路學下去。
最偏遠農村的還在,只要能學,去最優秀的學府也不會有半點阻力。
以上這些,都是對“安”的制度保障。
而新的信用體系的構建中,作為階層的劃分依據,作為“工資”的唯一來源,且都是為進入社會的成年人所準備,所以必須負擔起生存成本。
因此。
1級信用每月的獎勵是2000元,2級信用每月的獎勵是4000元,3級信用是6000元……20級信用是40000元。
用的是加法,而非原本的那種跳躍性。
平滑的增值讓貧富差距更多的縮小了,只發錢是因為在主要開支項由政府包圓了之后,這些錢都是用來生活的。
至于炎帝國那套信用體系,雖然高等級的錢多的嚇人,可10級以后都是什么人?
大多是幻想時代的功臣。
15級以后的人數更是屈指可數,18級以后干脆就空懸了,這個等級分布根本就不平衡,而且積分差也太大了。
新的信用體系,信用積分的每100點就可以提升一級,要更加平滑一些。
至于最高等級20級才每月4萬,而且太過容易提升,到了20級生無可升怎么辦?
真有人升到20級,還會在意身外之物?
若是在意,貨幣的存在,不就是留下的出路?雖然所有產業的命脈都掌握在政府手里,經商只能做終端市場,源頭和渠道碰都沒機會碰。
但。
你都20級信用了,肯定在某個行業,某項技藝上是頂尖了吧?做點什么,賺不到錢?
再一個。
有些崗位的重要性,是需要高信用等級才能擔任的,到不若說,能夠到20級信用,必然都已經身居要職了。
與職業配套的資源,才是重點。
雖說稀缺資源供應高崗位是在享受特權,但,奢侈品這種享受類的資源,比起供應給有能力的領導和技術大拿,不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