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恐怕所有官員上書之前都會先從自身利益考慮,誰知道這些奏疏里又有多少事情欺瞞了陛下呢?
“媚娘說的沒錯,”李治嘆息道“可是大唐這么大,不說天下官員,就只算長安城的官員也成百上千,每一個人都有每一個人的心思,單憑監察御史又如何能查的過來?
更何況,監察御史的話也未必可信。”
“妾身倒有個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說來聽聽,反正這里就咱們兩人,就當閑聊,說錯了也無罪。”
“既然那么多官員欺瞞陛下,陛下何不單獨成立一個軍衙,只聽命于陛下一人,專職為陛下暗中打探消息,監察百官?”
“這主意倒也不是不可行,”李治眉頭緊鎖,沉默了一會兒道“只是驟然要成立這么一個軍衙,恐怕全天下的官員都會造了朕的反,他們背后那些門閥世家也會對朝廷離心離德,到時朕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其實武媚想要成立的軍衙類似于后世的錦衣衛,只是錦衣衛組織是在皇權強大到極致時的產物,大唐王朝的皇權卻遠沒有后世那么強大。
自魏晉以來,皇權必須依托于門閥士族的支持才能延續下去,文武百官與皇權之間都保留著相應的體面,不像后世那變態皇朝一樣,對官員說打板子就打板子,一點面子都不給留,再到后來,甚至官員直接淪為奴才。
大唐王朝的官員九成以上都出自門閥世家,或者與那些門閥士族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直接監察百官,相當于把天下官員以及背后的士族全都得罪了,畢竟誰愿意自己頭上突然又加了一道緊箍咒?
李治自然不敢貿然那么做。
“妾身本就是一婦人,自沒有陛下深謀遠慮,”武媚謙虛了一句,
李治沉思道“不過從育州案來看,這三法司斷案也太過于隨意了,這背后那么大的案件,竟然差點放過。
對朕來說,百官不監察也就罷了,這三法司所斷之案卻不得不查,要不然里面漏洞太大。
朕想直接賦予左千牛衛監察司法之責,以防止三法司玩忽職守。”
百官不可監察,只監察司法,阻力則小的多。
這次三法司鬧出那么大的失誤,一樁叛國大案差點就那么被放過去。
此時皇帝派出專職人員監察,三法司官員也不敢多說什么。
“可是千牛衛不過是南衙十六衛之一,如何能監察的了三法司?”
武媚沒想到這件事會落到左千牛衛頭上,想來是因為這次侄兒承運查案查的太讓皇帝滿意了吧,所以皇帝一下子就想起了左千牛衛。
“嗯,是有些不對等,”李治點了點頭。
三法司乃是刑部、御史臺、大理寺的合稱,讓區區南衙十六衛之一的千牛衛去監察,自然有以小管大之嫌。
“如此,朕把李孟嘗調任左千牛衛大將軍,”李治想了想,然后道。
——————————求票分割線————————————————
感謝書友莊周負了蝶1000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