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以及需要后方部隊配合的要向。
他將奏報合上,看向已經聚集過了的隨軍將領,最后將目光注視在當前的一個青年將領的臉上。
“如今岐溝關聚集了十萬我軍的精銳將士,從保州奔襲而來的禁軍,此時也到了岐溝關外三十里。只待配合曹瑋部隊,由側面突襲。遼軍于岐溝關的布置,則略顯倉促,在有了火藥軍的助力下,按照曹瑋對前線戰事的判斷,岐溝關之戰,我軍必勝!
現在,我等要考慮的,便是如何再從側面,于宛平方向,給予遼軍更大的壓力。
鵬舉,按照你的判斷,此時,我大宋海師到了什么方向?能否敢在宛平之戰前,于武清海岸登陸?”
此番對遼從海上的進攻,東海海師和皇家海師全部出動,就連瓊海海師也分出了一部分兵力。
三師合一,加上從瓊雷之地調集的州兵,共計有六萬人!
也難怪寇準回如此重視大宋海師,繼在前面的戰場上,大放異彩的火藥軍的另一支部隊。
而這兩支展現非凡實力的軍種,還都是帳中這次隨行而來的李賢所提議建立的。
眾將無不感慨,莫不是李賢早就料到了會有這么一天?
李賢自半月之前,隨寇準一道從東京出發后,便一直待在新城的宋軍大本營,并與宋軍將領一道分析前線局勢。
這次被寇準問起,他看了眼四周目光炯炯的眾將領,然后面向寇準回道“海師統帥,乃是武征將軍。他既然下了軍令狀,說一定會趕在六月初八前,登陸武清海岸,那就一定會到的。現在說不定已經到了。我的建議是,在范陽之戰打響之前,可再讓歸信趕來的我軍后續支援部隊,同往武清城出發,最后可和海師戰隊,一同進軍漷陰。”
寇準點頭道“善,諸將中,誰愿帶領已至的兩萬大軍,北上武清?”
“末將愿往!”當下出來一位濃眉大眼的小將領。
李賢和此人近些時日多有交往,知道他是已故高陽關副都部署楊延昭之子楊文廣。
二十一歲的楊文廣,于邊境的多年歷練下,早就褪去了青澀,顯得甚是穩重,但從眼神中,也有著屬于年輕人的朝氣蓬勃。